请选择 目标期刊

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7YSZ热障涂层高温氧化过程中的阻抗谱分析 下载:82 浏览:452

陈文龙1 刘敏2 张吉阜2 邓子谦2 肖晓玲1 唐维学1 《新材料》 2019年10期

摘要:
采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在预处理的粘结层表面制备了柱状结构的7YSZ热障涂层,并在大气环境下测试了该涂层在950℃的静态高温氧化性能。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等对热障涂层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阻抗谱分析研究了该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7YSZ热障涂层是由二次柱状晶及其纳米间隙、柱状枝晶间孔隙和分布在枝晶上的微纳米固态颗粒组合形成。阻抗分析表明,热生长氧化物(TGO)层在高温氧化150 h后氧空位含量减少,致密度增加。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二次柱状晶的内部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此外,氧化过程中YSZ层内形成的烧结收缩裂纹是导致YSZ晶界电容值减小、电阻值增加的主要原因。

大气等离子喷涂Fe基涂层及其氩弧重熔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下载:83 浏览:430

​董天顺1 郑晓东1,2 李国禄1 王海斗2 周秀锴1,2 李亚龙1,2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采用氩弧重熔技术对大气等离子喷涂Fe基涂层进行了重熔处理,分析了重熔前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重熔后Fe基喷涂层的层状结构以及气孔、未熔颗粒、夹杂物基本被消除,孔隙率由4%降低到0. 4%,重熔层组织致密。喷涂层主要由微晶区、纳米晶区和过渡区组成,结晶度较差,原子排列较混乱,而重熔层由单晶区和(Fe,Cr)23C6相构成,析出相与基体界面处无显微裂纹,结晶度较好,原子排列较规则;喷涂层与基体结合处有明显缝隙,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而重熔层与基体界面产生"白亮带",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相对于喷涂层,重熔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33. 4%和53. 2%,表面粗糙度降低了43. 2%。氩弧重熔处理显著地改善了Fe基涂层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等离子喷涂CuNiIn涂层性能研究 下载:67 浏览:469

陈雄伟 牟治国 陈利刚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CuNiIn涂层试样,对不同参数所制备的涂层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显微硬度及弯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焰流的功率对涂层材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随着氢气流量和喷涂功率的增大,涂层致密度及显微硬度提高,涂层中氧化物增多,涂层弯曲后裂纹也增多,涂层剪切强度则先增大后减小.

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稀土高温功能涂层研究进展 下载:75 浏览:475

邓春明1 肖娟 2曹家旭1,3 张小锋1 牛少鹏1 毛杰1 邓子谦1 宋琛1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其在改进材料性能,尤其是高温功能涂层性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技术通过粉末材料和工艺调整,可实现材料的气、液、固多相沉积,从而获得不同结构的功能涂层,如柱状热障涂层、高致密电解质薄层等,是当前表面工程的研究热点.总结了广东省新材料研究在稀土高温功能涂层材料以及采用PS-PVD沉积热障涂层、环境障涂层、混合导体透氧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稀土高温功能涂层材料在高端武器装备、新能源等中的重要性,强调我国应该加强精加工、投入开发高品质稀土高温功能涂层材料.

大气等离子喷涂用硼化锆粉体的喷雾造粒制备研究 下载:92 浏览:502

刘源 王昕 冯潇强 江绍亮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ZrB2基超高温陶瓷在航空航天、电子和核工业等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般工艺合成的硼化锆粉末粒径较小,难以直接用于大气等离子喷涂,需要二次造粒.本文研究了喷雾造粒法中固含量、粘结剂含量、进风温度和进料速率等参数和热处理工艺对制备ZrB2粉体粒径分布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固体质量分数为40%~45%,粘结剂PVA质量分数为0.4%,进风温度为240~270℃,喷头转速为30 r/s,蠕动泵进料速率为30~50 r/min时,可制得粒径分布集中、球形度高的ZrB2造粒粉体.然后再对该粉体进行热处理,在500℃排胶1 h,1100~1500℃烧结1 h的条件下,烧结后的粉体保持了原有球形形貌,平均粒径收缩至70μm左右,具有良好的致密度,适合用于大气等离子喷涂.

WC-10Co-4Cr对等离子喷涂Mo涂层性能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84

朱霞高 康忠明 戴红亮 朱晖朝 张忠诚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Mo涂层耐磨性能,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A3钢基体上成功制备了WC-10Co-4Cr增强的Mo基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氧含量、表面硬度、涂层结合强度以及浸油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致密、孔隙率低,WC-10Co-4Cr呈条状形态均匀分布在Mo涂层中;由于受到WC-10Co-4Cr粒子的"夯实"作用,涂层结合强度提高,但浸油摩擦系数略有增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