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体验式环境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方法探究 下载:40 浏览:365

余希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将艺术展览中的浸入式体验方法应用于书籍装帧中,结合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以及心理研究方法,增强书籍设计体验感。通过改变被动式方式接受信息,转而更加关注读者在阅读时的主观性与情感需求,以体验式环境为思路,情感化设计为方向,通过改变书籍装帧设计方式探究书籍设计新思路。体验式设计环境不仅能应用于艺术展览,还能应用于书籍装帧方向。具有体验式环境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既能够增强阅读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更加关注读者自身心理感受。

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园标识交互系统通用设计 下载:33 浏览:331

付艾琪1 韩旭2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当前我国已步入到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对公园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将面向全体使用者的通用设计理念引入到公园标识系统设计之中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公园标识系统中针对老年人设计存在的需求与不足,而后论述通用设计理念。指出将通用设计运用到公园标识系统之中对于老年人的意义。提出相关通用性的适老化公园标识系统设计策略、要点以及未来发展建议,希望为当今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设计提供一点思路和启示。

家庭智能升降马桶的包容性设计研究 下载:35 浏览:239

施香香 吴绍兰 《设计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探究包容性设计在家庭智能马桶中的应用。从目标用户、智能升降马桶、家庭环境三重要素入手,结合包容性设计原理,以提升家庭升降马桶的包容性。包容性设计原则、方法对家庭智能升降马桶具有理论指导性、实践可行性,能较好提升用户的心理感觉、生理知觉、认知及操作的体验。包容性设计可为家庭智能升降马桶的创新研究提供现实意义。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市井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下载:19 浏览:218

洪歆慧 胡婷婷 《设计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聚焦特定市井空间下人们依靠生活经验或者个体需求对公共设施功能的改造现象,建立对公共设施项目的新设计思维。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居民需求满足下的行为活动与环境的矛盾,全面识别市井空间行为下公共设施的利益相关者们的需求本质以及现象背后的价值。对市井公共空间下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设计启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有助于设计师对公共设施系统性的思考与改良。

基于视觉心理的自然风设计师工作室氛围塑造设计 下载:34 浏览:458

张晓涵 《设计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当今社会设计创新领域进一步扩张,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创意灵感与保持精神愉悦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对现代办公环境设计对情绪的调节以及氛围营造进行探讨。本文将从设计师本身的内心角度出发,注重细节,并以国外著名自然元素办公环境设计案例为例,分析材质营造环境氛围的不同作用,寻找更贴近理想化的工作室环境设计。将自然情节加入到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之中,用大自然的形、色来缩短建筑与人之间的界限,绿色生态化的工作室环境更显温馨,使人的感官得到更好、更新的体验。探究结果可为工作室的布置与氛围营造设计带来一定参考。

谈中日传统居住建筑空间结构形式的差异性 下载:25 浏览:264

刘北光 袁莹 《设计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出于对不同地域及文化对人居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思考,结合中日两国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对比分析中日传统居住建筑在院落空间形态、室内空间结构及空间序列等方面的特点,发现中日传统居住建筑在空间组合方式上存在着围合与聚集、内向与外向的有趣差异。

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现状与趋势 下载:62 浏览:416

姬崔艳 《设计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通过分析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探索未来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趋势。基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构建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并以此分析各阶段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历史及现阶段典型案例来总结其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进而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学术及产品研究,探讨智能眼镜体验设计的发展趋势。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具有微型化、多元化、情感化和数据化的发展趋势。从用户体验自然化到用户体验情感化再到用户体验数据化,智能眼镜将更加深入地融合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并将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地铁空间内部“表皮设计”——电子屏及全息影像在地铁壁画中的运用探索 下载:18 浏览:251

高海军 吕江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摘要:
为城市公共艺术在地铁内部"表皮"方面的设计创作突破思想意识的局限并作出相应的理论性思考。本文简要针对城市地铁内部空间"表皮设计"即在地铁建筑内部壁面的壁画创作实践中运用电子屏和全息影像技术手段的可能性和前景进行初步思索和探讨,通过例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作案例来分析当前城市地铁壁画创作在制作手段与表现效果上的现状以及可以发展的形式方向和未来数字信息科技手段大幅度进入创作实践所带来的地铁内部空间视觉变革。从国内外已出现的实践结果来看,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的确可以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能和感受,且制作安装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内,完全适合地铁内部空间的公共环境。通过国内外已出现的实践案例可见将该类型技术运用在地铁空间壁画创作上是可行的,未来城市地铁空间值得进行该方面的更多研究与探讨,丰富现有壁画类型,拓宽地铁人流的视觉感受与信息传递方式。

VI中辅助图形的非辅助作用及设计方法 下载:12 浏览:163

刘亚璇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摘要:
强调辅助图形的非辅助意义,引起对VI设计的关注与重视。分析了辅助图形的五大作用——丰富主标识、重复主标识、强化品牌识别力、增加要素适应性和提升形式美感。总结出设计辅助图形常用的十二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辅助图形的在VI设计中作用和意义并不辅助,反而非常重要。

基于多感官功能的户外广告交互设计 下载:19 浏览:320

杨钰婷 《设计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通过梳理国内外户外广告现状,总结当下国内户外广告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由此引出当下户外广告应当从"轰炸式"转向"体验式",探讨多感官交互在户外广告中应用的具体手法,并总结出基于多感官功能特性的户外广告设计原则。最后,对多感官理念指导下的户外广告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促进户外广告行业的稳定发展。

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美学及生态机制研究 下载:20 浏览:255

郑文霞 黄艳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我国传统的农业景观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形式和审美艺术价值,而且其内在运行机制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理念,其中的能源转换、物质循环利用、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等都具有普遍性的生态价值,文章在于强调我国传统农业带来的独特审美形式与它背后蕴含的生态运行机制在当代可持续环境建设中的启示。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文章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次将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从文化的高度来探讨,并结合实践运用,不仅是对当代可持续环境设计的有益补充,更是对美丽中国建设与传承并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过程。

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农机与乘用车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下载:23 浏览:223

解肖晗 胡海 权赵妍 《中国设计》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对农机收割部分收纳方式的改进,以达到节约空间和节省装备的效果。更好地提高农用收割机的收割、运输效率。采用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山东部分地区农民的冬小麦收割运输的工具及问题。(1)收割机收纳方式不巧妙,在闲置状态下体积过大;(2)农机现有造型过于简略;(3)农村农机不具备乘用车的功能,经济支出大。对农机与乘用车相结合进行尝试。在实现收割功能时又不影响乘用车的美观度,具有经济实惠的意义。

3D打印与银行服务设计创新 下载:23 浏览:276

李勇 吴振华 《设计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银行服务质量已成为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银行的服务模式需要完成从产品到体验的转变,实现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发现,3D打印作为新兴多场景应用的个性化制造技术,在推动银行服务设计创新、提高银行服务品质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今后,3D打印技术不仅能成为银行业由传统工业化模式向高技术密集型模式转化的新技术支撑,同时在提升银行服务触点的满意度、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体验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推动银行服务的转型升级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体验设计研究 下载:27 浏览:265

邹坤达 鲁晓波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探究虚拟空间中有效引导用户注意力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检测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以用户的心理与空间意识为基础,设计"旁人"系统。该系统是一种为虚拟现实环境空间设计的注意力引导系统。该系统会在虚拟空间中渲染生成3D虚拟人物群体"旁人",并根据环境中目标物件的位置进行有序的群体移动。"旁人"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公共群体性活动来辅助体验者适应虚拟空间,并在最小化影响体验情境的基础上指引体验者的体验路径。通过比较有"旁人"系统和无"旁人"系统的情境下,用户找寻目标物件过程的复杂度,结果证实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获得微弱的提示效果,该系统能够给予用户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关中永寿县传统土布创新设计 下载:60 浏览:487

韩妤1 董洋洋2 《设计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探寻关中永寿县土布纺织工艺与当今艺术与设计相融合的可能。主要考察了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的民间土布织造工艺,分析了永寿村土布织造工艺的现状,了解土布织造的技术与方法,熟悉并总结了永寿村土布织造流程。尝试以关中永寿县监军街道永寿村土布纺织工艺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材料作为织造元素,运用新的思路来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新材料的可能性,形成新的意义上的织物。该设计实践可为关中永寿县传统土布的发展及创新研发提供新的可能。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人与陪伴机器人的近体学交互研究 下载:19 浏览:233

林镇郁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陪伴机器人与人建立陪伴关系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了人和机器人的空间距离对"亲密程度"的影响。在10×10平方米空间里,原型的陪伴机器人和人分别保持1米、0.5米、0.15米的距离进行跟踪;通过跟实验对象的深度访谈,了解人在不同距离上对陪伴机器人的感觉以及心理上与机器人建立的亲密关系。研究发现,在有限空间里人与机器人移动时,空间距离对亲密关系的建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机器人的外形、触感等其他非语言元素对人与机器人间亲密关系的影响。

赋予设计以灵魂的日本设计大师喜多俊之作品探析 下载:42 浏览:349

王真 吴卫 《设计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对日本设计大师喜多俊之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来探求现代设计除形式与功能之外的第三个关注点,为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个可遵循的道路。从喜多俊之的设计作品入手,通过传统材质、传统工艺与以人为本等三个方面的作品特征,结合其实际案例来解读喜多俊之的设计理念,分析他是如何赋予设计以灵魂的。设计中要赋予产品以精神内涵。设计中除形式与功能外,还需要在传统与现代设计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为其注入灵魂。这样的产品才能够使人感觉到亲近,感受到人性化所在。

基于市井文化述求的商业空间设计调查与分析 下载:32 浏览:202

夏晋 李紫含 《中国设计》 2020年8期

摘要:
为促进市井文化与现代商业物质空间更好调和,提高民众在商业空间中的参与感。以市井文化的"述求"为视角,对现代商业空间的市井述求表达载体,表达方式展开分析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商业空间中市井文化述求的设计方法。得出了基于市井文化述求下商业空间的设计方法。市井文化的回归是一种情感文化的注入,通过研究能为市井文化述求下的商业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深圳城市发展中的建筑改造研究 下载:21 浏览:244

娄彪 《中国设计》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对城市中工厂旧建筑群的成功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满足城市发展新需求。深圳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地调研、相关信息查询和整理、国内外重点案例分析、参考文献阅读整理;深圳福海工业园区现场勘查、制订工作计划表和任务书、整理方案相关基础图纸、完成概念设计。生成深圳宝安区福海工业园区一期工程C10号楼改造方案。既有建筑改造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激活区域的活力、盘活城市固有资产,成为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论新疆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及设计启示 下载:24 浏览:185

陈青 马俊 《中国设计》 2020年7期

摘要:
挖掘新疆民间剪纸在民族、宗教与地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个性艺术特色,并为现代衍生品设计汲取若干思路与建议。文章首先简要梳理了新疆剪纸的历史文化渊源,然后从题材、功能类型与技艺等方面对新疆剪纸艺术特色展开剖析,进而,在此基础上,为剪纸衍生品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创意思路。文章揭示了地域文化对剪纸风格的决定性影响,明确了文化与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关联所在,指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