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优化模式研究——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 下载:82 浏览:492

刘军杰1 郄瑞卿1 刘大平2 赵玲1 王婉谕1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摘要: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与优化模式,为县域内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具体指导。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7年农安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面积都有所增加,但以小规模乡村聚落为主;各镇乡村聚落均为聚类分布,且随着时间变化乡村聚落分布更加均匀,核密度高值区域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规模也不断增大;通过构建乡村聚落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优先发展型、重点发展型、内部挖潜型、搬迁撤并型等4种农安县乡村聚落布局优化模式,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指导聚落斑块搬迁,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的居民点优化和调整提供新思路。

西北地区传统乡村聚落与规划聚落的空间性差异——以甘肃省天祝县松山镇为例 下载:15 浏览:164

宋洁1 常飞2 温胜强1 《中国城镇》 2019年9期

摘要:
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是一个多功能、复杂的空间系统,城市化社区在农村的简单复制破坏了其原有的多样性、自发性和创造性,使之趋于同质化,引起农村聚落空间结构性危机。基于此本文以西北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松山镇的传统聚落与规划聚落为例,运用多种指标对比考察了规划聚落与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庭院空间、公共空间,以及单体庭院分布秩序性等方面的异同,并进一步讨论了两类聚落的空间组织规律。最后,本文提出在乡村聚落规划建设时,可借鉴当地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组织形式和庭院组合形式,适当地在自上而下的规划过程与结果中引入自下而上的村民自建行为。本文完善和丰富了传统乡村与规划乡村的研究内容与范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上海市崇明区村镇风貌物质特征及构成要素解析 下载:25 浏览:260

董衡苹 《中国城镇》 2019年7期

摘要:
上海市崇明区的村镇风貌体现了沙洲岛屿变迁影响下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大"农业景观和"田村一体"的人居景观。宏观层面的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是村镇风貌形成的本底;中观与微观层面的人居景观是村镇风貌的核心。其中,中观层面的村镇聚落空间格局,体现在聚落与水渠、农田、路网的相互关系之中,其所形成的有规则的空间肌理是崇明村镇风貌的最大特色,也是村镇风貌的核心;微观层面的传统宅沟院落体现了沙岛地貌下可持续的营居理念,现代民居则以简洁实用的风格为主。文章基于实证案例所形成的景观风貌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也可适用于其他地区的村镇风貌解读,从而在理论上健全村镇风貌设计技术支撑体系。

藏传佛教寺院聚落空间形态及演变的量化分析——以色拉寺为例 下载:87 浏览:490

肖迦煜 黄凌江 《中国建筑》 2020年4期

摘要:
藏传佛教寺院是一种以僧侣聚居和信众朝拜为主要功能的传统聚落形式。作为一种具有宗教属性的特殊聚落,为更清晰地揭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该文以藏传佛教的典型寺院代表,西藏四大寺之一格鲁派寺院——色拉大乘寺为例,在已有定性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形态的量化和空间句法结合的量化解析方法,结合边界、重心等量化分析要素,对寺院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形态核心的分布进行定量的解析,发现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布局形态的一般规律,同时找出了在其整体空间形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到实际影响作用的几个要素。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