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恢复年限内陆盐沼湿地土壤氮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89

李闯 李琳 刘吉平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以向海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芦苇湿地为对照、以不同恢复年限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用野外采集土壤样本和室内化验分析的方法获取土壤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三种不同恢复年限湿地土壤氮素含量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阐释。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含量取自地表向下40 cm深度土层的平均值,恢复1 a、恢复3 a、恢复5 a湿地及自然湿地土壤全氮含量取5月、7月和9月的平均值,分别为312.04、526.22、1305.57和1992.45 mg kg-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土壤氮含量增加并且逐渐接近于自然湿地,恢复5年的湿地土壤氮含量与自然湿地间差异已不明显;(2)季节之间比较,7月土壤氮含量最高,9月次之,5月最低;(3)同一土层剖面不同深度土层比较,0~20 cm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最高,越向下层含量越低;(4)湿地土壤氮含量恢复年限间变异性高于垂直剖面土层间变异性,恢复年限间变异系数介于35.77%至81.63%之间,垂直剖面土层间变异系数介于19.15%至48.76%之间。

近27年焉耆县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下载:85 浏览:501

古丽米热·艾尔 肯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焉耆县1993-2019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1993年、2003年、2013年、2019年4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库,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模型和典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县近2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和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了9810.59 hm2、19131.68 hm2及829.13 hm2,草地、林地、裸地、裸岩、沼泽地和沙漠面积分别减少了2142.83 hm2、5448.52 hm2、13338.32 hm2、1530.76 hm2、330.76 hm2及6980.21 hm2。研究期末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耕地(21.44%)、林地(17.51%)、沙漠(16.88%)、草地(12.33%)、建设用地(12.07%)、裸岩(11.62%)、裸地(6.54%)、水域(0.84%)及沼泽地(0.77%);而且各种斑块类型景观破碎度逐渐降低,最大斑块类型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但景观多样性增加。研究认为:焉耆县土地利用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受人类活动影响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推动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不同恢复年限内陆盐沼湿地土壤氮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的界定分析 下载:76 浏览:463

魏铮 周胜利 于海燕 周莹 韩明春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4期

摘要:
文章选取浙江省23个已有范围边界及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础资料,并结合实地勘界,摸清保护区实际范围及功能分区界线,评估其有效保护面积。结果显示,34.8%的自然保护区范围边界与实地核查结果存在偏差,8.7%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与核查结果有较大出入。通过实地勘界结果显示,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分区界线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保护区图件资料与数据不匹配,存在多套功能分区资料以及土地权属问题。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分区界线是保护区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护和开展监督执法的重要基础,结合本次勘界结果,建议开展完善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分区的核准与确认工作,使得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下载:65 浏览:380

徐国梅 王媛 辛培源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7期

摘要:
建立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关键环节。文章在介绍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的经验,分析保护区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生态补偿机制主体与方式,提出生态补偿的保障措施。根据生态补偿的基本特征,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系统外部性的特点,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荒漠区药用植物黑果枸杞研究现状综述 下载:72 浏览:479

​王方琳1 王祺1 李爱德1 尉秋实1 柴成武1 胡小柯1 王昱淇1 汪媛艳1 杨晓寒2 靳承东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2期

摘要:
黑果枸杞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兼具耐盐碱和抗旱特性的野生灌木,可正常生长于大多植物无法生长的高盐渍化环境中,并发挥其生态效益;此外,黑果枸杞同时具备药用、食用功效,已被应用于饮料、保健品、药品等诸多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丰富的营养价值、良好的经济价值及潜在的药用价值,使黑果枸杞野生资源受到大规模掠夺性开采,天然分布区环境日益恶劣,植被严重退化甚至死亡,其他伴生植物的生长也受到很大的威胁,野生居群的规模及分布区域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荒漠区黑果枸杞现阶段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云南高鲁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分析 下载:50 浏览:423

段霄 王平 朱妙园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就高鲁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地貌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为山地,以中起伏亚高山(42.43%)为主,其次是中起伏中山(34.89%);河谷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发育;平均坡度23.4°,以较陡坡(32.58%)、陡坡(25.86%)为主;半阴坡(26.61%)和阳坡(26.43%)的面积略高于阴坡(24.58%)和半阳坡(22.15%);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为0.532,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各片区起伏高度差异小,基本地貌类型、坡度、坡向的构成,剥夷面级数和HI值存在明显差异。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垂直分异研究 下载:57 浏览:433

苏骅1 王平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样,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哈巴雪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异现象较为显著,土壤A层有机质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B层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增加,也呈现增加趋势。同一剖面各土层之间有机质含量差异明显,由表层往下层呈现递减趋势,土壤有机质表聚性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和降水有较强相关性,还与植被类型、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有关。

浅论白城小黑杨迎风面面积的研究 下载:55 浏览:368

冯焕 《林业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白城小黑杨为研究对象,对其迎风面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树种在整个自然生长过程中,其胸径与迎风面面积的关系呈S形曲线。当胸径约值在18~24 cm时,迎风面面积增长的速率较为稳定;胸径约值大于25 cm时,迎风面面积达到峰值,后期基本保持不变。

基于植被指数的林地变化检测技术研究 下载:51 浏览:371

包广道1 刘存发2 程岩3 王丽丽4 衣晓雨5 李秀娥6 刘婷1 张忠辉1 《林业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长岭县为研究区域,选取2015年和2017年15 m分辨率的Landsat 8-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计算NDVI值确定阈值进行林地信息提取,以相应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做掩膜,去除非林地的干扰。对两期林地信息进行波段运算,快速识别研究区的林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地不变、林地减少和林地增加的准确率分别为90.2%、84.3%和70.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下载:53 浏览:372

燕红1 马琼芳1 李杰玲1 姚明远1 张超凡1 马逊风2 《林业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在2017年5月、7月、10月和2018年5月分别对长白山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对保护区鱼类组成、种类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共记录鱼类29种,隶属7目12科27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1.38%,其他各科鱼类为2种或1种。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近10年来,区内物种数增加,宽鳍鱲为池北区新见种,鲿科的黄颡鱼、乌苏拟鲿为本次调查保护区新发现物种。针对长白山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

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下载:57 浏览:370

宋子龙1 崔书丹2 孙国文1 吴相菊1 张秋艳1 《林业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通过对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系统调查,共采集到该区金龟甲414头,隶属于5科19属25种,其中,鳃金龟科9属9种,花金龟科4属5种,丽金龟科4属9种,斑金龟科和犀金龟科各1属1种,丽金龟科昆虫的种群数量最大。该区金龟甲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在6月份达到峰值。

吉林龙湾保护区夏季森林鸟类资源及多样性 下载:59 浏览:373

王立刚1 燕红2 马琼芳2 李杰玲2 张艳敏1 姚明远2 张超凡2 《林业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2011—2014年,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夏季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25科74种,其中,候鸟6目18科47种,留鸟4目12科25种,旅鸟1目2科2种。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 50±0. 08(Shannon-Wiener指数)、0. 93±0. 02(Simpson指数)、7. 05±0. 23(E. Pielou指数)、1. 37±0. 22(Margalef指数)。结果表明:除留鸟外,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众多候鸟的繁殖地。留鸟和候鸟4年间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指数均未发现明显的波动,说明当地生境质量及生态资源丰富度相对较稳定。

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 下载:57 浏览:368

宋子龙1 崔书丹2 孙国文1 吴相菊1 张秋艳1 《林业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对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松花湖自然保护区有蝴蝶标本7科34属57种。其中,粉蝶科种群数量最大,蛱蝶科物种数最丰富。优势类群有蛱蝶科、凤蝶科和粉蝶科。区系组成分析表明,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蝴蝶以古北区种数最多。粉蝶科、眼蝶科大都出现在5—6月份,蛱蝶科普遍存在于夏秋两季。

淄博市自然保护区现状及规范化管理对策 下载:53 浏览:369

姚志诚 1赵杨1 张栋2 成方永1 侯宪省3 《林业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淄博市原山自然保护区、鲁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指出保护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规范化管理对策。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对策 下载:55 浏览:374

李桂凤 《林业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结合珠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实际,分析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淹水胁迫对花楸树苗生理指标及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370

梁启1 王泽军1 林宝庆2 李成铭3 《林业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2年生花楸树苗为研究对象,在正常管理的盆栽条件下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胁迫,研究淹水条件下花楸树苗抗氧化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年生花楸树苗叶片抗氧化生理指标和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淹水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淹水胁迫加深,花楸树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淹水胁迫加深,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叶片初始荧光(F_o)呈上升趋势,最大荧光(Fm)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_o)均呈下降变化趋势。

日本松干蚧危险性评估 下载:57 浏览:370

贺喜叶乐吐1 刘雪娜2 董玮3 《林业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方法,对日本松干蚧进行了风险性分析,得出在内蒙古自治区日本松干蚧风险评估值R=2. 59,表明日本松干蚧在内蒙古自治区为特别危险级别。应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灰鹤在向海自然保护区觅食生境的选择研究 下载:55 浏览:371

李波 李连山 刘蕾 《林业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报导了2017年、2018年向海自然保护区灰鹤迁徙与觅食生境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灰鹤春季途经向海湿地停歇期较短,为3月上旬—4月中旬,主要在较浅的泡沼及低湿草甸上休息觅食;秋季途经向海湿地停歇期相对较长,为9月中旬—11月中旬,主要选择在草甸及农田中觅食,以农田为主。

涉及自然保护区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 下载:54 浏览:404

陈晓琳 何清怀 张体强 张一 丁少华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输变电工程属于点状、廊道式工程,其建设必然导致电力通道与区域规划发生冲突,特别是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发生冲突,从而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结合工作实践,从电网规划、可研阶段、环境影响评价、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运行和运行阶段重点探讨涉及自然保护区输变电工程需关注的环境问题,以期为类似输变电工程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理论指导。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下载:53 浏览:364

林峰 《林业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