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川南地区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48 浏览:419

张宏光 《天然气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落实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指导寻找大规模发育的岩溶缝洞系统,以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研究对象,从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入手,综合分析了茅口组岩溶缝洞群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剖析了研究区茅口组典型的岩溶缝洞气藏,总结了四川盆地茅口组缝洞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及天然气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沉积期,川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高能生屑滩相沉积为岩溶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后期岩溶作用是岩溶缝洞储层形成的关键;②通源断裂和规模断层岩溶缝洞体共同控制四川盆地南部地区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成藏和富集高产;③归纳总结出断背斜岩溶缝洞富集体、断潜高岩溶缝洞富集体、层间断层岩溶缝洞富集体、断向斜岩溶缝洞富集体等四类天然气富集模式。

川南DTC地区茅口组地球物理特征 下载:37 浏览:448

侯宇 雷开强 孙甫 裴雪梅游 李伟 彭业君 傅谢媛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四川盆地南部DTC地区钻遇下二叠统茅口组16口井,其中11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表明该地区茅口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DTC地区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产生了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在后期岩溶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的岩溶缝洞系统。但茅口组岩溶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部分井产量衰减较快,溶蚀缝洞间横向连通性较差。为了寻找规模较大的裂缝—岩溶系统,以DTC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茅口组缝洞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并利用相面法、振幅属性、裂缝预测、时间厚度等多种方法对茅口组裂缝—岩溶系统进行刻画,指出了裂缝—岩溶发育有利区呈网状分布,主要沿北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裂缝与振幅属性融合技术,对刻画茅口组裂缝和古岩溶共同作用的裂缝—岩溶系统,寻找较大规模的裂缝—岩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