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下载:72 浏览:479

刘江红 薛健 魏晓航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寻找到一种高效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刻不容缓。土壤淋洗是土壤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中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相对环保的处理剂被广泛地应用在土壤淋洗之中。文章概括了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方法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淋洗土壤的机理,总结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淋洗土壤重金属的应用,最后对表面活性剂淋洗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表面活性剂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TIG焊熔深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28

刘白鸽1,2 程伟2 张聪华1,2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TIG焊熔深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化TIG电弧焊接能够大幅度提高焊接熔深及焊接效率。

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下载:26 浏览:317

刘宁1 刘水林1 伍素云1 付琳2 吴智1 李来丙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应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的需要,非均相催化剂替代传统的均相催化剂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其中,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具有比表面积大、腐蚀性小、传质速率快、易分离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制备不同的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包括MgO、类水滑石(HTs)及改性的Al2O3、ZrO2、CeO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软模板法、硬模板法、溶剂挥发自组装法、无模板剂法等制备各种金属基介孔固体碱的方法和机理。此外,还介绍了金属基介孔氧化物在催化、储能与环境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最后,简要分析了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新型金属基介孔固体碱的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下载:26 浏览:320

刘宁1 刘水林1 伍素云1 付琳2 吴智1 李来丙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应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的需要,非均相催化剂替代传统的均相催化剂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其中,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具有比表面积大、腐蚀性小、传质速率快、易分离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制备不同的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包括MgO、类水滑石(HTs)及改性的Al2O3、ZrO2、CeO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软模板法、硬模板法、溶剂挥发自组装法、无模板剂法等制备各种金属基介孔固体碱的方法和机理。此外,还介绍了金属基介孔氧化物在催化、储能与环境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最后,简要分析了金属基介孔固体碱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新型金属基介孔固体碱的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的自组装 下载:56 浏览:394

赵剑曦 顾攀攀 曾慧 邓生禄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总结了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复杂反相聚集的研究进展。首先突破了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油)中溶解的难题,通过设计合成大头基的新表面活性剂,或引入合适添加剂使之与表面活性剂头基相互作用,由此增大头基有效尺寸,这些均能有效促进表面活性剂形成核-壳完整的聚集体,进而带动表面活性剂分散(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基于聚集体带动溶解的思路,建立了制备表面活性剂/油均相溶液的直接溶解方法,讨论了制备方法的关键要素,它比文献常用的甲醇预溶解法方便且有效。列举了若干典型的表面活性剂/环己烷均相体系,以此评述了聚集体带动溶解的方法,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反相聚集形貌,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头基尺寸对聚集结构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温拌胶粉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37

王岚1 李冀1 桂婉妹2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研究表面活性剂(SYDK)对胶粉改性沥青(CR)高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对添加不同SYDK掺量(0.4%,0.6%,0.8%)的60目胶粉改性沥青和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DSR)和小梁弯曲蠕变劲度实验(BBR)。结果表明:SYDK的添加改善了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对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改善更显著,且SYDK掺量为0.6%的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最佳。添加SYDK后,60目胶粉改性沥青应力松弛能力有所提高,低温性能有所改善,而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变差,其中0.6%的SYDK掺量对其低温性能影响最小。综合考虑高低温性能指标,建议表面活性剂SYDK掺量选择0.6%。

表面活性剂对气-液界面纳米颗粒吸附规律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70

张旋 张天赐 葛际江 蒋平 张贵才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测定及分析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复配体系在自由吸附过程与动态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的变化,总结了纳米颗粒在气-液界面的吸附排布规律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吸附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由吸附过程中,随矿化度增加、阳离子活性剂浓度增加,平衡表面张力降低,这与颗粒吸附密度增加及颗粒润湿性改变有关.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阳离子活性剂体系与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差异证明了阳离子活性剂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纳米颗粒表面,进而部分溶解于水相;而阴离子活性剂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力较弱,对表面张力影响较小.纳米颗粒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从自由吸附平衡态进一步降低大约9 m N/m,说明自由吸附过程中纳米颗粒不能达到紧密排布;同时表面张力呈现为缓慢降低、快速降低和达到平衡三部分,表面压缩模量可达70 m N/m,满足了液膜Gibbs稳定准则,这将有助于提高泡沫或者乳液稳定性.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降低值随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减小;表面压缩模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纳米颗粒>阳离子活性剂-纳米颗粒>阴离子-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

含酰胺键的吡啶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 下载:14 浏览:184

王丽艳 武江雷 楼慈涵 杨佳 段松言 陈嫚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以间苯二甲酰氯、氨基吡啶、氯乙酰氯和长链伯胺(n为8、12、14、16)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1,3-二[N-(3-吡啶基)]苯甲酰胺(中间体A)和N-烷基-2-氯乙酰胺(中间体B)。中间体A和中间体B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I8,I12,I14,I16)。利用1H-NMR、FTIR对产物及中间体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电导率法测定了目标产物在25℃、35℃、45℃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热力学参数计算。用吊环法测定了25℃时目标产物的表面张力γ,计算了相关的表面性能参数。测定目标产物在25℃下的稳泡性及乳化能力。结果表明,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稳泡性和乳化能力。

调剖调驱技术在非均质油气藏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237

曹新 张文鹏 于兆坤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油田储层非均质性、注入水驱波及体积小、驱替效率低、注入水利用率低等问题,选择适宜的调剖体系,对复合断块构造非均质性强、原油黏度大的储层采取分层调剖,用凝胶先后封堵高孔高渗层及高孔中渗层,使低渗透层得到很好的利用,缓解油藏层内矛盾。加注表面活性剂进行调驱治理,利用表面活性剂和稠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稠油聚集体解聚,降低稠油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驱油效果显著提高。

表面活性剂PAA对羟基磷灰石微粒分散性的调控及机理研究 下载:32 浏览:335

刘海1 林栎阳2 孙青竹3 蒋海兵3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摘要: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因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团聚,严重影响其性能。本文首次借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PAA),通过控制PAA的含量成功制备具有不同颗粒尺寸的HAP粉末样品,进而调控其分散性;同时借助多种表征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粒径分析仪等等,获取HAP样品微观形貌及粒径尺寸,深入探究表面活性剂PAA对HAP微粒分散性的影响机制。

EDTA改性制备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去除土壤中铅的研究 下载:31 浏览:332

童德彬 陈志 王艺凡 张勇 许俊强 唐聪明 王耀琼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EDTA改性制备季铵盐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CS)并用于去除污染土壤中的Pb。研究结果表明:使用0.03g·mL-1的单一表面活性剂对Pb有较好的洗脱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去除率达到55.1%;相同实验条件下,超声强化表面活性剂去除Pb作用明显,去除率提高7.2倍;Pb形态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5种形态的Pb都具有去除效果,但对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效果最明显。

环糊精和表面活性剂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洗脱增效修复对比研究 下载:59 浏览:475

刘宏1 刘迅2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HPCD)和表面活性剂(SDS)对多氯联苯(Aroclor1242)污染土壤的洗脱增效修复作用。通过中式柱淋洗-洗脱试验,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HPCD和SDS对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Aroclor1242)进行洗脱,重蒸馏水、5g/L SDS以及10g/L SDS对污染土壤中Aroclor1242的洗脱率分别0.51%、2.93%、25.9%;而相同浓度的HPCD对污染土壤中Aroclor1242的洗脱率分别为0.62%、8.42%、18.3%;此外,研究还发现,HPCD在土壤中的滞留相对SDS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PCD的疏水空腔,土壤中的弱极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HPCD类环境安全试剂可以减少SDS的土壤滞留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隐患,HPCD可望为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一种更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思路。

季铵盐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CDESA的合成研究 下载:31 浏览:328

郭乃妮 郑敏燕 杨连利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以三甲胺、环氧氯丙烷、硬脂酸和硬脂酰氯为原料,在超声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N,N,N-三甲基-2,3-硬脂酰氧基丙基氯化铵(CDESA)。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对CDESA的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CDES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超声水浴振动下,n(CMESA)∶n(硬脂酰氯)=1.5∶1.0,反应溶剂为1,4-二氧六环,p H=8,反应时间为3.0 h,反应温度85℃,CDESA的产率达94.39%,熔点为152.2~153.2℃。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CDESA进行了结构表征。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的体外抑制作用 下载:62 浏览:332

刘韵怡 戚建华 王年 郁小娟 何轩灏 刘轩明 宋增福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2期

摘要:
为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对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的体外抑制作用,开发水生动物水霉病的新型绿色防控制剂,采用倍比稀释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质量法和孢子萌发试验对鼠李糖脂抑制寄生水霉的活性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寄生水霉菌体电导率,研究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体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和孢子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125、15.625mg/L;当鼠李糖脂质量浓度为15.625mg/L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9.84%、85.70%,且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随鼠李糖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电导率试验显示,鼠李糖脂使寄生水霉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15.625mg/L鼠李糖脂处理寄生水霉孢子10h后,电导率升高了39.57%,以125mg/L鼠李糖脂处理寄生水霉菌丝体6h后,电导率升高了68.10%;形态观察显示,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研究表明,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研制绿色新型水生动物水霉病防控制剂提供新的思路。

水质监测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快速分析方法研究 下载:25 浏览:450

李慧明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快速、准确的水质监测方法,用于检测河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结合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步骤,实现了对25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快速分析。优化了液相色谱条件和固相萃取方法,选择了C18柱作为最佳色谱柱,并验证了不同类型的SPE柱对目标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该方法在对中国境内采集的36个河水样品进行应用验证时表现出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化工设备清洗中的运用 下载:302 浏览:2504

孔德深 《中国石油工业》 2021年4期

摘要:
石油化工设备在石化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尤为明显,企业在发展期间不光要注重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与完善,还需要加强对石油化工设备清洗维护工作的重视,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整体的安全运行。石油化工设备使用期间产生的污垢的比较多,要想进行全面清理则存在较大难度,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能够满足相关设备的清理需求,本文主要对其在石油化工设备清洗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望可以为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