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细颗粒度汽车评论语料库的构建和分析 下载:41 浏览:319

曹紫琰1 冯敏萱1 毛雪芬1 程宁1 宋阳2 李斌1 《中文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产品评论文本是情感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已有的产品评论语料库大都较为粗疏,没有完整地标注出对象、属性、极性"三要素",影响自动分析的应用场景。对此,该文构建了细颗粒度评论语料库,共包含9 343句汽车评论短文本,不仅人工标注了"三要素"的具体词语,而且将其对应到产品和属性的知识本体树上。此外,对无情感词的隐含表达、特殊文本(如建议文本、比较句等)也标注出对应的三元组并予以特殊标签。语料统计表明,对象和属性要素的共现率高达77.54%,验证了构建"三要素"齐全标注体系的必要性;基于该语料库的"三要素"自动标注实验F1值可达70.82%,验证了细颗粒度标注体系的可计算性以及语料库构建的规范性和应用价值。该语料库可以为细颗粒度情感分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隐圣同凡”:《论语义疏》中的孔子形象 下载:51 浏览:415

皮迷迷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皇侃的《论语义疏》作为六朝《论语》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塑造了一个与汉儒和宋儒理解均不同的独特孔子形象。一方面,随着皇疏将孔子定位为有别于前代圣王的"圣师"角色,《论语》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了对夫子"平生应机作教"之迹的记载,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呈现为一个深入凡俗世界的行教者形象。另一方面,皇疏中的孔子还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即超凡绝俗、学不可至的圣人本体,借助"隐圣同凡"的说法,皇侃将孔子的两种形象统合于一。而透过这一独特的孔子形象,得以窥见汉学向宋学转向的一丝端倪。

朱、张思想异同及理学演变——《癸巳论语说》之辩与《四库提要》之误 下载:72 浏览:256

许家星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张栻《论语解》是在与朱熹的切磋中反复修改而成,由此形成了癸巳初本与淳熙改本之别,四库馆臣无见于此而得出的朱张意气之争、朱子之辩未足为据等观点不合事实。朱、张《论语》之辩反映出二者为学之别:南轩尚固守谢、杨之矩步,囿于以理学解经;朱子则突破洛学,会通汉学,着手建立融理学与经学、汉学与宋学为一体的经学新典范。朱、张之辩启示我们,应以历时动态的眼光来理解学者的思想演变,对理学思想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持有相应的认识,如朱张学术理念的差异即直接影响了理学思潮之消长演变,且于今日儒学之述作仍具参照意义。

公理化真与说谎者悖论 下载:89 浏览:430

刘大为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公理化真理论把真看作一个原始谓词,并用一组公理和规则给出真谓词的意义,真首先是语形概念。在公理化真理论的标准模型中,一个定理可解释为真。因此模型真和语形真在概念上需要作出区分。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大部分公理化真理论都能较好地处理悖论,但DT和KF系统同时证明"说谎者语句λ"与"λ不是真的",此时语形真和模型真产生了冲突。莫德林和费弗曼等国外学者从哲学解释或技术上对此进行的辩护都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从语义视角入手建立起一种真对应关系后指出,这一受到质疑的结论既不应归结为形式技术问题,不是一个意外的推论,也不必从其他哲学角度进行辩护,问题是由克里普克语义真理论自身在处理强化说谎者悖论时失效所导致的。KF系统两种真的冲突,反而以形式方法揭示了当内、外逻辑不一致时,真理论所具有的性质。

从欧几里得几何到《论语》的公理化诠释 下载:55 浏览:496

甘筱青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1期

摘要:
通过对欧几里得几何与公理化方法的回顾,阐述了对《论语》进行公理化诠释的必要性,并且借鉴并运用公理化的方法,在符合原意的基础上,将《论语》的大部分整理成演绎系统.即在给出一些基本假设和定义以后,形成若干公理,并以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导和证明众多蕴含在《论语》中的系列命题,从而可将隐含在《论语》中的孔子思想的逻辑体系凸显出来.

孔子儿童教育思想的三重意蕴及现实反思 下载:52 浏览:461

闫冰 李朝晖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在孔子的只言片语或经典著作中零散地蕴藏着宝贵的儿童教育思想,很少为学术界关注。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将儿童带进一个"知性"世界;由"社会人"变成"道德人",将儿童带进一个"人性"世界;由"道德人"变成"自由人",将儿童带进一个"平等"世界。这是孔子儿童教育思想的三重意蕴。透过孔子儿童教育思想对反思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从现代、后现代到别现代主义:论语文教育范式转型 下载:57 浏览:494

魏江北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中国语文教育在经历了从现代到后现代转型的努力之后,形成了一种别现代的教育形态,语文考试评价与语文教学追求相脱离,不利于立德树人使命的真正完成。需要以别现代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现实,辩证地看待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中国语文教育向真正的现代语文教育转型。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载:49 浏览:483

袁国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和归宿。创造性阅读有自主性、建构性和批判性三个特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主要有:突出主体地位,进行个性化阅读;大胆质疑问难,进行批判性阅读;多向思维求索,进行多元化解读。

试论《论语》的文学性及其成因 下载:204 浏览:1122

​潘瑞杰 《文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论语》是我国文化经典中的一块重要丰碑,在长期关注其政治性、礼法性、教育性等特质后,《论语》在语言、人物、场景、感情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文学性特质。本文将就这几方面展开论述,并阐发其文学性生成的原因。

论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相融实现知行合一 下载:121 浏览:1512

谢棪霞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将小学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融合,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又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本文首先研究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融合时需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三个有效融合的策略。

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北侗民歌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238 浏览:2270

潘卉 《中文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小学新版教材在内容方面相比旧版教材有了较大的改编,其中古诗词选篇数量的增加,标志着传统文化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其中明确之处语文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底蕴的积淀,积极培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精神,引导学生逐渐开阔文化视野、将优秀的地域性民族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结合,尝试将文化背景与古诗词教学进行彼此整合,是当前小学语文小学十分重要的创新方向。

《论语》翻译策略研究 下载:127 浏览:1366

张欲晓 张乐薏 《中国文学》 2023年2期

摘要: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下,中国古典文化逐渐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桥梁和媒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典籍产生浓厚兴趣。《论语》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探讨《论语》的翻译策略,对“中华文化走出去”起到一定借鉴作用,促进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