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半干旱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碳通量日变化特征 下载:72 浏览:376

赵卉忱1 贾根锁2 王鹤松3 张安治1 徐希燕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半干旱草原碳收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通榆草甸草原站2011~2017年和毛登典型草原站2013~2017年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分析了生长季碳通量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碳通量日变化过程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处草原7月碳吸收活动最强,草甸草原生长季各月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 Re)和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的峰值均高于典型草原。NEE的日变化以单峰型为主,但7月、8月饱和水汽压差较高时,GPP在正午前后降低,引起NEE的双峰型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是草甸草原NEE日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在典型草原,浅层土壤含水量(5 cm)也主导了NEE日变化。水分亏缺使草原碳交换速率显著降低,草甸草原固碳速率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强于典型草原。同时,水分亏缺也改变了GPP、Re和NEE对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关系。

食用向日葵籽粒灌浆及产量对深松和密度的响应 下载:22 浏览:477

孟天天 高聚林 包海柱 赵卉 胡树平 《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以食用向日葵(先瑞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深松、密度下的灌浆特性,并用Richard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同一密度不同耕作方式下,产量随耕作方式及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深松45 cm(S45)处理下的产量较深松30 cm(S30),浅旋(RT)平均分别提高6.3%,10.3%,S30较RT提高3.8%。在同一耕作方式下,D3密度的平均产量较D1,D2分别提高28.1%,17.0%,D2较D1提高9.4%。不同粒位向日葵的籽粒灌浆速率(GRmean)、起始生长势(R0)、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籽粒重(Wmax)、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籽粒重占最终籽粒重的百分率(Ⅰ)、均表现为:外缘籽粒>中部籽粒>内部籽粒;不同耕作方式下表现为:S45时最大,S30次之,RT最低;不同密度下,R0和GRmean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外缘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早于内部籽粒。深松加快了籽实的灌浆,缩短灌浆时间,外缘籽粒的I值高于内部籽粒和中部籽粒。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