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北魏洛阳城之“里”“坊”“乡”空间再探 下载:22 浏览:132

周胤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北魏洛阳城中"里""坊""乡"空间的基本问题,并在前人研究之基础上,就其时都城居民生存、生活之地域情况做了详细的考辨。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北魏洛阳城里坊数目的问题上众说纷纭,笔者欲借此文,试作厘清。只有对北魏洛阳城内居民生存空间进行了解,我们才能对其间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理解,才能就之后寺院等这类公共空间的蓬勃发展找到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

走出“书本上的马列主义”与实践观念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光潜的土改观察与思想改造 下载:51 浏览:390

金浪 《中国文学》 2018年12期

摘要:
朱光潜作为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典范,从"书本上的马列主义"到对自己进行深入骨髓的批判而重获话语权,其实离不开1951年2月随西北土改参观团参加长安县土改的收获。以"治人"和"治法"以及有机体国家的特殊视野对中共基层土改工作进行的细致观察与内在理解,不仅使朱光潜在自身问题意识的延续中强化了对新中国的认同,也促成了其在阶级意识自觉和阶级情感的变化中对阶级分析方法的心悦诚服的接受。这在深化朱光潜思想改造进境的同时,也为其后来开拓实践论美学提供了思想前提。

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论胡也频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 下载:58 浏览:345

刘盼佳1 李广益2 《中国文学》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胡也频与丁玲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的蜕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对读二人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史料记载,从个人经历、艺术手法和生命体验等方面,考察了胡也频的创作与丁玲早期创作的相互影响;同时,对这一过程中二人在思想倾向上的成长变化进行梳理,以其实际经历与作品为经,真切的生命"共情"为纬,在历史经纬中呈现了一代青年的成长心路。

城乡中国的情感结构——返乡书写的兴起、衍变与张力 下载:59 浏览:452

潘家恩 ​ 《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面对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这一重大历史转型,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返乡书写成为充满生产性与传播力的文化热点,其既因为主流文学影响力下降及非虚构写作的流行,还联系着"乡衰"和"城困"这种新的社会基础。在兴起的同时,充满内在张力的返乡书写在发展中还产生了"返乡体""乡怨论述""书写返乡"三种衍变。融合了"城乡视角"与"亲人视角"的返乡书写不仅是对书写对象的描述和书写者自身经验的呈现,还是城乡中国剧烈转型过程中复杂情感结构的折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