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西南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模式研究——以贵州省西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 下载:54 浏览:344

李和平1 靳泓2 吴鹏3 王振建4 《中国城镇》 2020年10期

摘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业已成为我国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本文针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和规划的编制,以西南典型城镇——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为案例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实践西南山地地区特征的"旅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模式,并提出以下三点结论:其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成为其实施的重要抓手;其二,将城乡规划的宏观统筹与国土规划的实施操作紧密结合,可切实科学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各类项目建设、实施步骤和时序;其三,应当客观把握我国各地区地域性特征、乡村发展演变规律,积极探索实践不同地域特征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模式,丰富我国土地整治理论框架和内涵,增强土地整治项目操作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 下载:70 浏览:378

曾卫1,2 朱雯雯3 《中国城镇》 2018年8期

摘要: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传统村落生态营建理论及实践的总结分析,结合实地考察,从人地和谐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进行思考,以期以其核心智慧应对多元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传统村落选址布局、资源利用与保护、防灾减灾等空间营建活动反映了古人"相地而生"的自然适应思想、"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思想,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生态思想背后所蕴藏的智慧内涵:以协同思维指导村落空间建设;以自然过程支撑村落生命系统;以伦理秩序维持村落自然格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实践,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可持续营建行为准则、生态范式及价值向导。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镇沿江风景变迁类型与特征略析——以万州、巫山、云阳为例 下载:62 浏览:370

罗融融1 罗丹2 肖竞2 《中国城镇》 2020年6期

摘要:
三峡库区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地理文化单元,其区域景观系统受独特的自然要素和文化结构影响。沿江城镇依托山水环境组织城市形态与功能,形成独特的峡江城镇风景系统。三峡工程开建以来,库区自然和社会环境剧变,城镇风景系统也随城市迁建快速演变。本文分析对比三峡库区城镇迁建方式,归纳风景系统演变与城址迁变之间的关系,梳理了就地后靠、后靠重建和异址迁建三种城镇风景系统的演变类型。并以重庆市万州、巫山、云阳三区(县)为例,概括不同类型风景系统演变模式,总结了多尺度"江—城—山"结构协同、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融合,以及风景内涵"在地性"重建等风景系统变迁的特征,并提出相应展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空间活化利用研究——以重庆万盛农村闲置中小学为例 下载:25 浏览:257

龙彬 宋正 江石恺 《中国城镇》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农村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通过对农村闲置空间的活化利用研究,以重庆市万盛区农村闲置中小学利用规划为例,对闲置空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研究区域、闲置中小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全域统筹开发,引入触媒元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理念。从策略层面提出了全域统筹规划,闲置空间分类;突出异化主题,特色专项发展;重组空间功能,构建运营模式等实施途径,以期对我国农村闲置空间活化利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等方面提供参考。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以河北明清大名古城为例 下载:79 浏览:445

李和平1 张栩晨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城市历史景观"将城镇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把动态发展的城镇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都作为遗产保护的范畴,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内涵的深入分析,提炼出"层积性"与"关联性"两个核心概念,并在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元价值层积识别的整体性保护框架,包括时间维度的"动态层积"识别方法和空间维度的"整体关联"保护方法,强调对遗产整个生命周期价值规律识别的基础上,对遗产及其关联性要素进行整体性保护。最后以河北明清大名古县城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以期为其他名城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空间包容性语境下的非正规城市治理研究——以重庆沙坪坝区饮水村片区为例 下载:94 浏览:510

靳泓 李和平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摘要:
目前我国对非正规城市空间开发、改造和治理常以大拆大建方式进行推倒重建,使原有地区的城市肌理及空间网络全面瓦解。其次,当前对非正规城市空间方法的研究多是对非正规城市当前空间环境的描述和分析,忽视对其历史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成长机制的深入研究。该文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包容性发展理念,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探寻城市非正规城市的包容性治理路径,以历史空间研究为视点,力图揭示城市非正规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特征,以期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政策的引导下,为我国城乡治理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支持。最后笔者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饮水村片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具体阐述和说明。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