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巴塘河段梯级电站联合调度对水温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86

张鹏 梁瑞峰 李永 李克锋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定量研究金沙江上游巴塘河段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掌握河段的水温变化规律对工程的生态管理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对巴塘、拉哇及叶巴滩电站单独运行及不同联合运行条件下的水温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梯级电站联合运行使得下游巴塘库区最低水温出现延迟效应,库区水体同温化效应随梯级电站增加而放大;两级联合运行促使4月双温跃层结构和1月的逆温分布现象消失,三级联合运行造成4、5月双温跃层结构和12~翌年1月的逆温分布现象消失。下泄水温的年变幅随梯级电站增加而减小;两级联合运行时,变幅为13.0℃;三级联合运行时,变幅为10.2℃。下泄水温随着梯级电站的增加,延迟效应更加明显。将计算结果和天然水温相比,结果表明,上游电站联合运行对下游水温过程存在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联合运行情况下巴塘电站对水温累积影响的贡献率都极小。

电力一次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88 浏览:889

李春全 《电力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电力应用的品质对于确保其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至关重要,并成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电力一次设备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大量安全事故。因此,为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优化电网运行模式,必须加强电力一次设备的检修工作,并定期进行电力设备故障检查。然而,现有的变电站状态诊断系统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需要更加精细和高效的技术手段来应对。传统的设备检修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电力一次设备状态的全面评估和准确诊断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来建立更精确的变电站状态诊断系统。

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格局 下载:73 浏览:512

吴湘香1 王银平2 张燕1 吴凡1 魏念1 杨海乐1 沈丽1 朱挺兵1 茹辉军1 刘凯2 段辛斌1 倪朝辉1 李云峰1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000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殖期(3—6月)、育肥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各开展1次调查,系统调查分析了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种类: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共187种,其中原生动物56种、轮虫59种、枝角类34种、桡足类38种;三峡库区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丰富的水域(87种),其余分别为金沙江(59种)、长江上游(68种)、长江中游(54种)、长江下游(56种)。鱼类繁殖期是浮游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季节,分别为金沙江(45种)、长江上游(56种)、三峡库区(47种)、长江中游(41种)、长江下游(32种)。(2)密度: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2~644.40个/L,中游、下游密度显著高于上游;密度高值一般出现在繁殖期,低值一般出现在鱼类育肥期。(3)生物量: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231.78×10-5~45 638.57×10-5mg/L,中游、下游和金沙江明显高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4)优势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恩茨筒壳虫、淡水麻铃虫、普通表壳虫,轮虫类萼花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桡足类广布中剑水蚤、特异荡镖水蚤,无节幼体等。研究表明,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呈现典型河流特征,种类和数量较贫乏,群落以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个体为主,河流中、下游丰度高于上游,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生态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十年禁渔初期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鱼类资源变化的水声学研究 下载:71 浏览:451

胡飞飞 朱挺兵 龚进玲 杜红春 孟子豪 郭祉宾 杨德国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为科学评价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在金沙江下游水库的初步实施效果,实验于2020年11月和2022年5月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开展了渔获物调查和水声学调查,并分析了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渔获物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11月共采集到鱼类2科9种,其中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2022年5月共采集到鱼类5科14种,其中蛇、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间、不同区域、不同水层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022年5月的鱼类密度(0.60尾/1000m3)高于2020年11月(0.46尾/1000m3),鱼类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不均匀性;不同调查时期的鱼群密集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2020年11月大部分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2022年5月则差异显著;2022年5月的上层鱼类密度(0.44±0.83尾/1000m3)显著大于2020年11月(0.06±0.15尾/1000m3);不同水层的鱼类分布差异显著,2次调查均表现为下层大于中、上层;估算得到向家坝水库鱼类资源尾数分别为3.22×10~6尾(2020年11月)和3.53×10~6尾(2022年5月)。综上所述,水声学调查方法适用于金沙江下游水库的鱼类资源监测工作,十年禁渔实施后向家坝库区鱼类资源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金沙江构造带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75 浏览:1364

杨礼创 《中国科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金沙江构造带作为西南三江古特提构造域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是研究金沙江古特提俯冲-碰撞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准确恢复其形成演化历史,对重构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其构造演化过程还存在较多的争议,这些争议主要聚焦在俯冲极性、穿时性闭合时限以及碰撞闭合时间等问题上,继续对金沙江构造带开展分区段研究和发掘金沙江洋壳东向俯冲或双向俯冲的可能性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金沙江构造带的理解。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