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管从军经历影响公司治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56 浏览:209

王元芳1 徐业坤2 《当代管理》 2020年3期

摘要:
从军经历影响高管行为选择和管理风格,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2004-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以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反映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从军经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过从军经历的高管所在民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及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更低,国有企业则不显著;制度环境影响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表现为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越弱时,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越大;高管从军经历与MBA教育在影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具有替代效应,且从军经历具有更为重要的稳定影响;管制行业民营企业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理解我国企业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拓展高管异质性影响公司决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政府背景大客户与审计费用——基于供应链风险传递视角 下载:85 浏览:484

窦超1 袁满2 陈晓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本研究利用2007-2015年上市公司客户信息数据,首次基于供应链风险传递视角,探究了中国国情下政府背景的客户群体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背景大客户的存在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的检验还发现,持续性越强、政治层级越高的政府背景大客户可以更好帮助企业获得较低的审计收费,且这一关系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当中尤为明显。最后,本文还从影响路径的角度揭示了政府背景大客户的存在能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进而降低其审计费用的机制。

创新驱动国策下公司研发指数的构建研究——公司研发综合实力的会计评价方法 下载:87 浏览:494

崔也光 张悦 王肇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独占性"特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时,很难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科学、高效地反映和评价。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2007-2017年的财务数据构建公司研发指数,将企业研发行为从"创新投入"、"技术水平"、"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分别进行指数化评价。此外,本文对研发指数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研发指数通过了Kappa一致性检验,证明指标权重具备稳定性;研发指数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效度测试中,表现出比传统研发强度指标更强的解释力度,也证明了研发指数具有较强的使用效度。本文的研究为公司研发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中国资产负债表70年演进 下载:70 浏览:464

王世杰 杨世忠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新中国70年资产负债表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的演进过程,资产负债表的名称、表式、项目、编制基础和编制方法经历了巨大变化,但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背后的权益、责任及其平衡关系的本质始终未变。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现实需要是资产负债表演进的直接原因。现实需要催生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国家资产负债表,这些新型报表当前难以直接反映核算对象的权责利关系,只是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所以应遵循资产负债表发展规律和科学要求,积极探索新型资产负债表。

论会计学的学科性质 下载:79 浏览:472

栾甫贵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会计学专业被置于管理学门类之下,而在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等规定中则列为经济学门类,由此带来了会计学学科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的疑问及争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讨论分析了不同的观点,从会计学的内涵出发,通过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系及逻辑推演,论证了会计学学科属性的经济学性质,分析了会计学学科回归经济学对会计学思维、会计学基础理论、深化会计研究、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70 浏览:459

林慧婷1 何玉润2 王茂林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市场化改革动态特征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提高改革速度会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改革过快则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市场化改革速度还有待提高,个别东部地区稍显过快。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优势和代理问题,非国有企业对改革速度更为敏感。进一步,本文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的倒U型关系在高新技术行业更为显著,尤其对非国有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同时对于如何结合地区、产权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优化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监督与财务绩效研究——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 下载:73 浏览:17427

李百兴 王博 卿小权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以2009-2016年A股重污染行业为样本,研究了污染型企业社会责任(CSR)履行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媒体监督对污染型企业CSR履行的影响以及媒体监督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污染型企业CSR履行具有时滞性,CSR对污染型企业当期和近期财务绩效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提高数期后的长期财务绩效;而在与媒体监督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媒体监督与污染型企业CSR履行显著正相关,媒体监督越强,污染型企业CSR履行越好。且与负面报道相比,正面报道对污染型企业CSR履行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媒体监督并不会通过调整CSR履行情况改善污染型企业的财务绩效,反而削弱了CSR对污染型企业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这说明,虽然纯粹的CSR履行可以为污染型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媒体监督也能够制约了这些企业的不正当行为。但如果污染型企业CSR履行只是处于舆论压力下的被迫行为,缺乏主动性,则企业非但不能从中受益,还要付出单方面的补偿性损失,最终媒体监督只会成为企业无形的负担,限制企业的发展。

利润贡献损益确定模式的逻辑基础及其建构——基于收入与费用配比逻辑的分析框架 下载:74 浏览:479

马元驹1 林志军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收入与费用配比是财务会计损益确定的逻辑基础。根据这个逻辑审视现行会计实务中的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状况,发现营业利润损益确定模式存在着收入与费用不尽完全相匹配的局限,导致企业营业利润波动幅度过大,难以反映企业基本经营活动产生的真实经营业绩,特别是难以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基本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真实合理地反映出来。为弥补现行营业利润损益确定模式存在的上述局限,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的逻辑,本文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动因成本和利润贡献三个新概念,进而建构能够体现收入与费用配比逻辑关系的以利润贡献为核心指标的损益确定模式。利润贡献损益确定模式将为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业绩评价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既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丰富,也是对现行营业利润损益确定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对于收入、费用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利润贡献损益确定模式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指标的改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