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优势
1.1 极大地改善了施工环境
在我国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城市倾向于混凝土装配预制加工厂的形式,还在流水线中大规模生产了固定型号和规格尺寸的施工部件,将工地中流动的支模工人、绑筋工人、木工、焊工等不同工种聚集到了工厂,有效改善了建筑工人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在施工安全和生活保障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技术含量与经济水平。
1.2 实现施工现场的全过程监督
对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时,可以从混凝土预制工作着手,全面监控材料到成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时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利用在线监督系统实时监督与检测混凝土材料配置的全过程,以此为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提供基本保障,达到机械化生产及建筑材料高效循环利用的目的,有效提高模板的循环使用率和保存完好率,从源头上避免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与其他工程的同步异地施工,极大地降低了交叉施工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对于改造和新建的城市建筑而言,利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其对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将各种扬尘、灯光、噪声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3 落实了环境保护要求
现阶段我国绿色环保战略目标的实现愈发迫切,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建筑施工前的手续办理到编制、申报各种环境保护措施,这一流程中涉及的设计方案,必须取得环保部门许可后才能获得批准。在施工许可办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中的扬尘控制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项方案审批,由专项环保机构进行全面监督与检查,一旦发现未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施工现场保护工作的施工单位,还需要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同时给予相应的金额惩处和通报批评处理。在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还需要在竣工验收阶段检查现场环境保护情况,待整改完毕后才能投入使用。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发展过程中,只有达到技术层面的创新要求,才能充分满足环境保护需要,而混凝土装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吸纳了多种技术的优势,不但有效加强了质量控制力度,还综合提高了整个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水平,真正意义上满足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2 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制约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仍然相对较低。在建筑构建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技术的应用范围大幅度增加,并且政府对该技术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但由于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量相对薄弱,并且企业无法引进优质人才,因此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浇筑效果无法得到综合保障。
2.2 在使用过程中,材料问题同样相对明显
在开展混凝土装配式施工过程中,其必要条件是建筑的各类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材料质量,则无法优化建筑质量。而在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施工现场任意堆放材料的情况,使得施工质量和进度受到材料管理不完善的影响。此外,材料管理不完善也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人员无法充分发挥对现场的综合管理能力。
3 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浇筑的要点
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灌浆存在问题,则有可能使混凝土浇筑出现缝隙,从而大大降低建筑的综合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应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有效保证灌浆液的比例,详细分析灌注操作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和散热能力。同时,施工人员应尽可能应用水化热度相对较低的水泥,以防止灌注过程中存在温度急剧升高的现象,并以此有效降低室内室外的温度差值,从而更为充分地防止各类裂缝情况。此外,施工人员应需要更加合理地添加减水剂,防止出现闭水情况;需要使各构件所具有的强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优化骨料调配比例,并且在构建过程中能够降低水泥的使用数量。同时,在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需要对各类配比进行综合验证,如果应用更优质的条件,则需要对配筋率进行有效提升,同时需要综合提升原料的品质。在灌注前期,需要进行振捣及搅动工作;在开展搅动过程中,需要保证方向一致,并且需要应用相同频率。对于较大组件而言,施工人员需要应用分层模式开展灌注工作,同时有效控制温度,防止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开展相应的调度工作,并且做好各项降温措施。
3.2 预制墙板安装及相应的节点施工
(1)就预制墙板装饰的前期工作而言,在相应的预制墙板套筒浇筑衔接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在于组织相应的施工人员开展综合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与施工个人的效果管控意识,提升其安全观念。因此,建筑工人应充分意识到,该施工行为在构建过程中属于不可逆行为,从而必须充分重视施工作业中的各项工序。建筑企业需要在具体施工前开展建筑操作的各项模拟练习,使建筑工人全面了解建筑的各项工艺;需要对浇注液的输送及具体的处分标准进行详细的构建与细化;需要构建较为独立的浇筑液储存位置,并且在储存浇筑液的位置构建过程中提升防潮能力,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在进行预制板墙及各项构件的浇筑前期,需要确保其表层的洁净度,以满足施工要求;需要有效去除模板上的毛刺;同时,需要确保与浇筑液接触的表层保持充分湿润,也要防止出现水体淤积的问题。
(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板墙的装饰进行详细分析。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需要应用更加科技化的方式,综合确定吊装位置,确保整体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装设过程中,安装人员应避免墙板出现损伤,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3)在对预制板墙进行装设的过程中,安装人员应确保板墙在短时间内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装设到指定位置;应用现浇构造顶板对其钢筋进行有效定位,并且将其与预制构件具有的顶流浇注管套进行有效连接,同时找准装设位置;对于墙体斜支撑进行综合调整,然后开展后续的预制板浇筑施工工作。
3.3 需要提升技术水平
目前,在建筑工程发展中,装配式混凝土技术逐步兴起,而在预制构件的构建过程中,其自身具有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相关专业人员应主动对当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分析,并且开展各项节能工作,应用各类有效的科技化方式,提升预制装配性混凝土建筑在构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从而防止建筑构件过程中出现管控质量较低等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加,而应用的各类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创新。各类创新型技术属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产物,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住宅的多元化需求,使现代人的居住舒适度得以提升。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属于创新型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能够使整体建筑在其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拥有更加优质的建筑效果。目前,该技术在各建筑中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因此,在进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详细分析并进一步细化技术的应用流程与应用要点,从诸多角度来确保我国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得以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吴红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J].居舍,2019(05):166-168.
[2]江皓,江志鹏,黄露.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5):131-132.
[3]林模乾.基于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J].居舍,2020(23):151-152.
[4]单庆波,薛海彬,张进明,等.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