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要点
姜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姜瑶,. 探讨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要点[J]. 农业学报,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摘要: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管理有限的存量和可再生流动来保护和丰富自然资本,优化农业产量,降低农业生产系统风险,以使农业保持最高的效用和价值次。在此过程中,优化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是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加大农业技术创新的创新力度;开发一套精心设计、有效的指标;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优化现有的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并从政策、经济和人力三个角度,实现这一优化。
关键词: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种植结构;优化要点;实现路径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基金资助:

1. 引言

农业生存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所在。农业可以定义为“耕种土壤、生产农作物和饲养牲畜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制备和销售所得产品的科学、艺术和实践”。作为自然资源消耗最密集的产业之一,农业生产是全球水和能源的主要消耗者,且占与土地和水相关的环境影响的90% 以上。[1]因此,在人类世背景下,基于循环经济和生态技术的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能够实现提高农业活动经济绩效,同时通过减少资源流入和废物产生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的双重目的。在此过程中,生态农业的发展难免面临各种挑战。为此,有必要有序实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

2. 有序实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率

研究表明,到2050年,世界农业生产必须增加70% 才能满足粮食需求。[2]这一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两种可能的途径:第一种,耕地面积的扩展,这在人地矛盾激化的当下难以完成;其二中,目前耕地的产量增加,但这意味着全球农业用水量增加53%。生态农业的提出为第二种途径提供了改善的机会,然而,生态农业增加的农业生产维持了生产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但是在自然资源的长期可持续管理中造成了一个关键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有序实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是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率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设计向更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转型的途径,从而制定纠正低效率的行动,并确定要提高的优势,至关重要。唯有通过有序实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提高广大农户专业素质及农业技术利用率,为农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缓解农村农业生态污染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有利于提高生态农产品质量

在经济理论中,机会成本被用作衡量一种情况是否有市场以及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衡量单位。这个理论是,如果任何资源都有机会成本,它往往会被有效地用于具有最大价值的用途。[3]在有效的情况下,任何资源都应该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生态农业的发展应体现在农产品市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即农业治疗的提升上。然而,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我国生态农业技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可在具体应用期间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确保粮食安全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生态农业的一项基本功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价值低,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为此,需进一步将生态农业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在背景下,有序实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是提高生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有序实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为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民对农产品高质量追求。

3. 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的优化要点和实现路径

3.1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要点

众所周知,农业用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沉积物流失和化肥滥用。传统农业耕作和集约放牧会导致土壤流失,被侵蚀的土壤流失又会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累积。通常,市售的磷肥,例如磷酸一铵 (MAP)、磷酸二铵(DAP) 或三重过磷酸钙(TSP),是磷酸盐的水溶性盐,它们很容易溶解在土壤溶液中并且可以被植物使用。这些可溶性磷酸盐在土壤中的流动性也很高,其中大部分经常通过径流和自然渗透进入地表水体,导致水生生态系统过度富集,过多的沉积物负荷会增加水的浑浊度。因此,优化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的关键要点之一是扭转传统农业的耕种模式。在这方面,建议加大农业技术创新的创新力度,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新成果,例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质小麦高产攻关技术、吨粮田栽培技术等,应用于生态农业中,以此优化生态农业的技术种植结构。

其次,相对于传统的耕作模式,生态农业对于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的要求较高,结果导致部分农民并没有从生态农业中获利,由此消解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生态农业的推广和普及。为此,要开发一套精心设计、有效的指标来支持稳健的决策流程,确保农民的生产能够从传统的线性生产向可持续的生态农业过渡。为此,相关机构要评估生态农业过程不同阶段的问题,从而制定纠正低效率的行动,并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例如,通过农产品精加工和精包装,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和经济利润。

最后,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物质循环,对于降低农业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要坚持五个原则,分别是:保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尽可能多地使用生态肥料而不是人造肥料;使用食品工业的剩余作为动物饲料;粮食生产应改善自然、环境和气候;加强区域和农业链内的合作。

3.2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实现路径

优化后的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实现,依赖于三个方面:

首先,依赖于完善的政策支持。只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与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相适应的政策, 影响农户的动机、信念和态度,以增加内在动力,才能切实的为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的优化落实提供支撑。具体来说,政府相关部门要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研,深度挖掘地方发展生态农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政策倾斜和支持。

其次,依赖充足的经济支持。从传统农业转型到生态农业,对农户而言是一笔较高的开支。为此,只有提供农户以充足的经济支持,才能切实的将生态农业落在实处。为此,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财政补贴,打通生态农业优化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社会金融力量,通过商业银行、保险和社会性资助,帮助有困难的农户获取到支持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的资金支持,增加外在动机的经济激励。

最后,依赖高质量的人才支持。任何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中,人才的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的实现过程中,必须具备大量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从而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帮助,最大程度提供信息以减少农民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感知。

只有通过上述三个途径,才能最终将优化后的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推广到全社会,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生态农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的优化,要从具有起点、终点的线性生产链,转变为具有最小不必要损失的生态循环系统。为此,农业生产的社会和技术系统都需要彻底变革。这意味着要改变最大化生产和最小化成本的主导范式,并改变生产链中每一步参与者的信念和惯例;农民、消费者和其他参与农业系统的行为者的立场需要转变,需要引入新技术和知识、政策和法规以及其他金融建设和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范艳飞.石河子市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要点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33):204-206.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3.074.

[2]方亚嫚,黄鹏.生态农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探析——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1(01):215-217.

[3]叶中洋.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乡村振兴的途径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DOI:10.27747/d.cnki.gzjhy.2019.00004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