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历史源远流长。就目前而言,我国耕地面积为139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蔬菜大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和经营上的粗放,导致蔬菜生产难以提高,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智能化农业技术是目前国内蔬菜种植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一种,其推广应用对中国的温室生产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技术发展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把网络技术引入农业,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相关产业信息,降低人力、物力、劳动力成本,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智能化农业是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一种新突破。推广智能化农业,可以有效地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系在一起,实现农民增收,实现城乡差别的有效缩小[1]。
(二)智慧型农业技术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有待统一化
近几年,国内外都在讨论如何通过信息化促进农业品质的提高,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智能农业正在快速发展,而国外的农业大数据则体现出了“三化”: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欧美各国通过统一的标准化制度,对农业进行了精确的管理和智能的运用。
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美国的农业领域,美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80%,但是由于设备安装和维护费用较高,美国的中小型农场还没有普遍使用。日本正在研发农业物联网设备,其核心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温室的温度、湿度和苗情控制、确认和管理。在农业物联网方面,以智能监控、智能控制和决策为核心,实现了节能、高效、技术成熟的目标。然而,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的标准尚不统一,且价格昂贵,且不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传感器、传感芯片等方面。
(二)复合型技术人才稀缺
智慧型农业技术,对高素质的人才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很多农业技术人员都没有“智慧头脑”,这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而是“智慧”,就是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现在的农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农艺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知识、智慧、工作经验都很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使用信息技术,而且,如果雇佣的是电脑方面的专家,他们的技术水平并不高[2]。因此,智能农业技术所需的既有农业和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高素质人才,而在我国却是非常紧缺的。
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层次参差不齐,目前的农民拥有大量的农业知识,却不懂得信息技术,并且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缺乏认识,不愿意进行变革。在信息时代,流量、信息、数据成为时代和经济的焦点,许多年轻人因为时代和职业的原因,并没有考虑到农业行业,再加上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对农业的了解不多,因此导致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缺乏新鲜活力。此外,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较晚,尽管已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但仍有待进一步整合,许多大学尚未将农业、电脑等学科结合起来,无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术人员。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许多农民转行或外出谋生,造成了农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而农村尚存的农业技术人员大多专业水平不高,对智慧型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也阻碍了智慧型农业技术的发展。
(三)智慧型农业技术发展的应用
(一)搭建智能化生产平台
灌溉施肥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工作,以往的灌溉施肥工作大多采用人工灌溉、施肥或机械灌溉、施肥等方式,人工、机械成本高,而智能农业则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实现对整个农田的农作物的智能监测。采用实时监控技术,实时监控整个种植区的灌溉用水量和化肥的需求,将生产期间的水肥情况实时显示,当作物需要施肥时,通过吸肥管道进行施肥,达到了高效、高效的效果,而且全程由远程控制,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农夫还可以利用水闸,通过调节水龙头的位置,将作物的水分与作物的生长联系在一起,进行智能化的灌溉,从而达到节水,保持作物的水肥平衡。通过数据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进而提高产品的品质。搭建智慧型农业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帮助生产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获取大量的农业信息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为农业生产人员提供大量的资料[3]。
(二) 监控蔬菜大棚的生产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环境问题,加之部分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药等农药超标,造成了蔬菜的污染指数超标,使得这些蔬菜无法成为安全的食品。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他们需要吃上安全的蔬菜。所以,他们必须了解这些蔬菜的生产地点,并且要有一个能够辨别好的来源标识。
利用现代智能农业技术,实现了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条形码,实现对蔬菜的多种信息的传输。如果是高品质的蔬菜,就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得到顾客的认可,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扩大销售规模,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 建立气象监测系统
气候与农业密切相关,对农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立一个气象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农民预先预报、监测耕种区域的天气状况,防止发生灾害,并通过智能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资料,使农民能及时作出防备,从而降低农作物受自然灾害的影响[4]。
气候与农业密切相关,对农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立一个气象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农民预先预报、监测耕种区域的天气状况,防止发生灾害,并通过智能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资料,使农民能及时作出防备,从而降低农作物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农业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智能化。智能农业技术在蔬菜大棚种植中的应用,使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施辉城.智能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1(06):80-81.
[2]王梓豪,张德民,毛宁,姜书竹.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1,2(17):4-6.
[3]吴超,赵红.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农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8(15):117-119.
[4]李臣辉,王祖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气象监测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21,12(05):44-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