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都是公认的难点。很多学生对数学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甚至有较高的恐惧心理。加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整体压力较大,自身的学习动力也不强。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要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学习诉求,适当地采纳趣味教学法,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一、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趣味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能力思维基础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数学学习中,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若教师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对数学的反感。所以,教师要引入趣味教学法,以别样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趣味教学法能够促使师生形成良好关系。小学生对于教师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依赖心理,但同样也存在着较高的敬畏感。很多学生在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面对教师会比较紧张,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也无法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趣味教学法的引入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运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双方在趣味话题、趣味游戏、趣味内容的支撑下,彼此了解,相互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良性循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实施趣味性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在课堂构建良好的氛围环境,以此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深入课堂教学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基础上,注重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语言的运用。首先教师应当使用较为丰富的语言内容,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其次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氛围中,使用多样化的修辞方式、设置一定的问题,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明确游戏的意义。在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先做好游戏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各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落实。例如,在开展《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能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在课前让学生准备木条、螺丝以及裁纸刀,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将四个木条分别组合的方式,拼接成四边形,之后,通过移动两个对角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变化和形成方式,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房屋的制作,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讲述在房屋制作中的心得,在活动中明确学习任务,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使用多样化的游戏教学
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为了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实施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游戏的核心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此,数学游戏更多的要结合当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和数学教学内容。其次,在进行游戏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并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和思考,逐渐提升数学学习质量。主动探究精神培养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的数学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数学学习质量才能得到全面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与场景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也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例如,在进行“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统计图制作小视频,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产生的生活背景。又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喊数抱团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是通过反复的计算教学,让学生有效适应考试环境。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和问题应对能力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应当不断转变当前自身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自行思考,明确不同的图形面积计算过程中的共同点,然后教师通过引导纠正的方式,向学生阐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习质量。
(三)巧设趣味性作业
作业可有效巩固学生所得,也可辅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比较薄弱的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作业这一环节都未形成重点关注,只是敷衍地为学生布置一些教材后的练习题或者相配套的练习册。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以及统一的作业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并且一刀切式地作业布置,并不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发展诉求。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教师便可在作业设计环节融入趣味教学要素。以《三角形》这一部分的内容为例。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将分层教学及趣味教学相整合。例如,对于能力偏低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回家找一找家里面一共有多少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对应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加深其对于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理解。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为其设计几组不同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以抽签的方式自行选择,以此加强学生的综合意识以及知识应用思维。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杜绝学生彼此抄袭的情况,且抽签方式极具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要求其自发按照三角形的性质设计问题,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相互解答。如此,趣味教学和趣味作业,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其学习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及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事物的关注点也较为新奇,教师更应当注重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在游戏或是趣味性事物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明确相关的数学知识内涵,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希波.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264.
[2]肖明霞.浅议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