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数学总是很枯燥乏味,老师们都会用堆积如山的课本和海量的试题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希望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获得更大的进步,但这种方式会让人很疲惫,也很难有好的效果。尤其是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变成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那些枯燥的数学,在信息化的帮助下,更是栩栩如生。文章将从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数学情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感受日常中的数学、运用信息技术,理解数学知识本质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以期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数学情景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的每一章或新课的引入中,教师往往会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新颖、自由、生动的教学情境。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营造活泼的数学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与学生的交流。【1】
比如,高中生进入高中后“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一节中,集合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对高中数学失去了信心。在这一章的开头,我们将用 课件来讲述数学史上的三大危机,包括康托尔所创造的集合理论、罗素悖论等。我们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历程是多么的艰难和曲折。这一情景的建立,将历史、学科与教育相结合,有效地运用资讯科技辅助中学数学讲授,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感受日常中的数学
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数学很难理解,很抽象,但仔细观察和思考,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数学是可以找到的。在数学课上,教师能从具体的例子和现象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理解数学。将现实中的事情应用到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高中生们体会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观察、思考、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2】
例如,在一堂“随机事件的概率”课上,教师先放了一段录像: CCTV的天气预报。节目结束后, 课件上出现了一个问题:“气象部门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在教学的时候,通过视频进行了生动地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到日常的数学原理,让他们能够将各种感官都融入到数学的教学中。在数学基础教学中,撒豆子的实验可以用 Excel表格产生随机数,以此来模拟出可能的圆周率,并用撒豆子做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做实验求得圆周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数学问题。
三、运用信息技术,理解数学知识本质
运用多媒体资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产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听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为学生呈现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快速、正确、深入地把握教学要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解题、有规律思维过程的探究与分析。尤其是在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理论进行归纳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生动的教学,那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数学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在生动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慢慢地摸索出学习的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
在讲授“函数的图象”一课中,探索α、β、γ对y的图像影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里,教师需要列表、算出特殊值、描点然后画出图像。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图像转换的认识仅限于死记硬背。利用几何绘图软件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设定通过拖动线段长度来改变 α、β、γ的大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α、β、γ对三角函数图形的转换所产生的作用。这种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地展现出理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让学生们在认真地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把资讯科技与学习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发散性。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要将这些科技熟练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既可以改变大量“练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仲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教学路径创新探究[J].高考,2020(15):20.
[2]谈太平.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9(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