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岗位工作职责主要包括资金的预算管理、流通管理任务,还需要绘制财务报表,并结合项目发展情况给出财务管理意见,旨在规避经济运行风险。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风险不同,会计工作的侧重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以高校财务工作为例,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专业工作能力及道德素养,并对提升会计个人道德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方法展开简要的分析和介绍,目的是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会计工作团队,为高校经济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基础支持和必要保障。
1.高校会计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理想、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工作纪律及作风等多个要素组成的。而高校会计的基本职业道德精神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热爱本职工作的素养
作为高校的会计,要先对自身工作岗位产生热爱之情,能够拿出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实际上,会计日常处理财务数据信息时,重复性工作内容多,数据整合、计算工作量大,工作存在枯燥乏味的特点,如果员工没有工作热情,缺乏工作责任心,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出现工作数据失真的问题。因此,在岗位用人考核中,高校大多都会重点考察人才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的意识,以此来作为评判其职业道德素养是否符合要求的基本指标。
1.2遵守法律规定的素养
基于会计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直接接触到资金、资产,并具有审批拨付资金的权利。因此,为了避免会计人员因为个人利益而挪用公款,应保证高校所选拔的会计人员都具备知法守法的意识,将法律素养作为职工的基本职业素养。严禁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合理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解决高校的经济发展难题。基于法律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保证会计自身具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全面发挥会计工作的价值作用,实现高校的经济发展目标。
1.3处事客观公正的素养
会计人员在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应先考虑集体利益,后考虑个人利益,具备奉献精神。同时,应在资金拨付环节中能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划分不同项目的主次关系,确定资金的先后拨付顺序,给出资金的合理分配方案。并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真实、完整的记录下来,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这是高校在落实职业道德管理任务、建立岗位用人管理机制时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通常来说,应要求会计人员遵守公事公办的原则,禁止在工作中融入私人情感。当发现管理者布置的任务存在问题时,要具备客观指出错误的意识及能力,以此来降低高校经济风险问题的发生几率。
2.提升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
与其他行业不同,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大多具有职业性、自觉性和综合性特征,并具备指导、评价和教化的功能。
2.1道德管理和行为管理工作互为依托
在研究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问题时,需要先找出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实际上,以往高校在管理会计人员时,主要是依托内部管控机制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但过于严格的管理方案会引发员工的反感,这就涉及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环节。基于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评价功能,可以选拔高质量的人才进行重点表扬,让优秀会计成为其他会计的榜样,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与此同时,高校领导者应定期与基层会计人员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引导会计设定个人工作目标,在这个前提下给出公平、合理的人员管理方案,可以降低人员管理、财务安全管理难度,并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自觉性。这就说明,道德管理和行为管理工作互为依托,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有效方法。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落实职业道德教育及管理任务,希望能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改善高校会计岗位的整体工作作风。
2.2提高职业道德有助于实现会计目标
会计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准确、完整地处理会计要素,为会计专业关系中的每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参与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任务时,会计人员都会结合会计准则和高校的会计内控管理规定,规范有序的完成本职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基础保障,让会计人员能坚守工作底线,不违反工作纪律。当会计的态度、能力被认可后,其他部门的职工才会愿意主动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传递。因此,在高校转变经济建设思路时,应重点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以此来引导会计人员自觉、主动、高效的完成基础的预算规划、管理、核算等任务,让高校会计工作质量及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最终为确立和实现会计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提升职业道德能提高会计自身素质
没有职业道德的支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得不到保障。基于此,高校在组建专业会计工作团队时,应着重提升会计的职业道德。结合高校实际的道德培养情况来看,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会计自身的综合素养。而且,会计职业道德中的相关理念能用于指引会计人员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帮助会计理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新时期,很多会计受到职业精神的正向影响,已经在工作中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正在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希望能够胜任该工作岗位。高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引导职工自主发展、自主进步的一种手段,根据现阶段职工团队的职业道德水平编制道德精神的培养和管理计划,让德育教育任务贯穿于高校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
3.高校会计缺乏职业道德的危害、原因及解决对策
3.1会计缺乏职业道德的危害
高校会计如果缺乏职业道德,就会影响会计团队的整体形象,不仅会导致会计自身出现岗位调动、薪资待遇下降等方面的问题,还会由于人为因素给高校带来经济损失。比如,因为会计不具备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随意性高,整理财务数据后没有进行核对就直接递交数据,导致高校用错误的数据进行项目决策,引发了项目运行风险。另外,会计行为不规范,会出现虚假信息,无法真实体现出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和剩余资产数额。如果涉及到偷税漏税的问题,还会严重影响高校的外部形象。针对这些难题,高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始重点进行会计团队的培养及管理工作。
3.2会计缺乏职业道德的原因
3.2.1会计自身意识问题
部分会计人员不具备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主动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及能力。而且,会计自身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薄弱,没有重视起培养职业道德对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没有主动约束自身在财务工作中的行为。这也与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一定关系,很多会计人员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制约,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整理财务报表、进行事后核算等环节上,没有发现高校在经济建设中潜藏的风险问题,这是导致其工作行为马虎,工作态度懒散的主要原因,需要高校引起重视。
3.2.2会计管理机制问题
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中没有专项设置与思想管理相关的内容,这说明管理体系的内容不全面,无法有效落到实处。同时,国家制定的法律条例中也没有专项针对道德素养不达标的惩罚措施。所以,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道德方面的问题时,高校管理者只能从道德上谴责员工,无法通过制度来惩治员工。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实际违反会计内控制度时要付出的代价比较低,因而无法对会计人员产生有力的约束,导致工作随意性问题频繁发生的状况。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内部还存在财政、审计、税务监督工作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各部门工作协调配合度不高,这就导致基础管理制度的价值作用无法发挥。
3.2.3社会风气的问题
很多受众群体在生活中都具有从众心理,当社会整体风气发生变化,出现了攀比之风、腐败之风时,会计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就会受到不良影响。结合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可以发现:如果高校没有专项采取科学的价值观引导、管理工作,容易造成会计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的问题。比如,很多会计一味关注经济效益,出现了拜金现象以及对工作数据信息弄虚作假的情况,不具备诚信意识,这些都是目前是高校需要处理的关键性问题。
3.3处理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3.3.1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高校要处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达标的问题,就要先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找到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度。同时,应进行培养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与高校独特的文化结合,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活动中为会计人员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意识。另外,高校可以将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制作成文章、图片、视频,借助网络渠道拓宽道德素养的宣传范围,让会计人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行提升个人素养。目前,很多高校还会尝试张贴海报、横幅,营造校园内的职业道德学习氛围。
3.3.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能引导会计人员找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应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动态化的收集国家法律管理制度的更新情况,在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在内控制度中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关键要将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标准渗透到管理制度中,定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结合考评结果给出奖励或惩罚措施,让会计人员能正确看待职业素养的相关问题。在这项工作中,基于高校会计团队人员数量比较多,可以选择为每位员工建立个人工作档案,并将优秀员工的工作事迹公开发布到校园网络平台上,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优秀员工身上的良好精神品质。此外,可以尝试以相互监督管理的方式来减轻管理工作压力,顺利解决高校会计的素质管理、行为管理难题。
3.3.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开展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工作时,应为会计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要教会会计如何抵制生活中、工作中的不良诱惑。其次,要科学下放工作权利,让会计人员能独立处理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际上,通过营造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能够为会计遵守职业行为守则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很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会受到繁重工作任务的困扰,会在工作中感觉到压力过大,此时就容易出现思想偏激的情况。高校应总结会计人员工作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员工现阶段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从改善校园风气的角度出发,严肃整治拜金行为。最后,针对部分会计人员存在的工作缺乏诚信意识的问题,可以联合社会群体共同打造会计诚信体系,公布失信人名单,永不录用失信会计,以此来净化会计行业的风气。
3.3.4尝试融合德治与法治方案
当员工的工资绩效能够与高校经济效益挂钩时,员工的工作态度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很多高校都会在开展职业道德的研究工作时,积极完善考核管理体系。同时,会尝试进行德治与法治的融合管理,解决会计团队职业道德水平无法提升的问题。这项工作应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进行会计德治工作时,应采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让员工之间相互牵制。并对员工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员工具备集体荣辱观。具体德治工作要有典型的榜样发挥带头作用,应注意将职业精神渗透到管理层中,让高校管理层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应落实会计法治工作。在创新管理条例时,可以借鉴其他单位、企业的会计内控方案,并应引进新的管理观念、技术方法。注意遵循适应性原则,保证制度能够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最终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再上台阶。
结语:进行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研究工作是因为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实现会计工作目标,能促进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以通过道德管理和行为管理工作共同发挥作用,解决内部控制难题。因此,各个高校都在积极与内部会计人员沟通,找出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正在尝试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建立道德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及融合德治与法治管控方案,引导会计人员逐步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完成对高质量、高素质会计团队的打造任务,以此来让高校的整体会计工作效率、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培育探究[J].商业会计,2021(8):124-126.
[2]刘运华,张灵军.福斯特正义观在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1,13(1):29-31.
[3]律晓敏.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2):114-115.
[4]涂艳.高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举措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3):138-139.
[5]李艳,高珊珊,李迎霜.高校会计教学中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