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
李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建,.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J]. 法学学报,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75.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高楼林立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治理问题,其中“高空抛物”行为作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次次的引起人们对高空抛物这一不文明行为的法律反思。本文从高空抛物的行为认定出发,围绕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承担,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规定,同时针对高空抛物的法治实践现状提出相关的建议,完善我国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治理。
关键词: 高空抛物;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DOI:10.12721/ccn.2022.157075
基金资助:

一、高空抛物行为的认定

结合司法实践来看,高空抛物行为的认定标准,笔者认为可以概括的总结为“从建筑物高处,人为的抛掷物品,有造成他人财产或者人身损害危险的行为。”但是,何者为建筑物高处?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参考《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据此,有学者提出,高空抛物要满足从2米以上高度限制。但这种观点并无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认可,例如四川省遂宁市的“天降铁球砸死女婴案”,法院的判决理由中写道: 由于被抛掷的物品为铁球,即便高度不高也可能发生伤人事件,因此认定该案住宅楼的所有业主包括底层门面的经营者,均有可能成为实施造成该案侵权行为的可能加害人。由此可以看出高空抛物的高空这一概念应当根据实际案件情况进行分析,只要存在造成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危险的可能性,就可以认定为高空抛物行为,并不受2米高度的限制。

二、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责任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引入高空抛物罪之后,我国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刑罚处罚体系变得更加清晰,《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构成高空抛物罪。”值得注意的是,本罪仅指情节严重的高空抛物行为,并且是没有危及公共安全的高空抛物行为才适用本罪。以往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多数仅仅通过民事途径进行解决,或者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民事途径解决,会造成只“赔钱了事”的错误引导,难以达到很好的教育与警示作用,同时,对一些没有危及公共安全的高空抛物行为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提起公诉或者定罪处罚,又违反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因此,引入专门的高空抛物罪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刑法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处罚可以分为:1、没有危及公共安全的高空抛物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高空抛物罪;2、危及公共安全的高空抛物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以高空抛物行为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三、高空抛物行为的行政责任

关于高空抛物的行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有人主张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 条、第 23 条进行处罚,其认为高空抛物行为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 条、23 条也是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规定,所以具有一定合理性。因此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不明确,实务中,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通常会告知相关人员,依照《民法典》和《刑法》相关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或提起公诉。

笔者认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可能会存在维权周期长,或者只追究民事责任时造成警示意义不足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引入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等,维权周期短,有利于及时有效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四、高空抛物行为的民事责任

关于高空抛物的民事责任,规定在《民法典》第1254条中,其责任承担一共三种类型:

1、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此时侵权人是明确具体的,依照侵权责任编规定“行为人因过错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外,都要承担民事责任。此处用“补偿”而非“赔偿”,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合理分散损失,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

3、物业的安保责任。物业作为小区的管理人,负有对小区内环境的安全保障义务,因此有责任防止和阻止高空抛物的行为发生,如果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有过错的要对小区内业主因高空抛物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五、关于我国高空抛物行为治理的建议

1、完善行政相关立法。

我国民事和刑事法律都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是行政责任却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会有很多高空抛物的情形,没有侵犯财产权也没有侵犯人身权,不构成刑事责任,也不构成民事责任,例如从高空中抛下纸巾、生活垃圾等行为,此时就需要行政责任作为补充,填补漏洞。

2、从立法上倡导建立高空抛物行为的预防机制

增设相关法律条款,用来预防高空抛物行为。如立法规定建筑物设计时要考虑对高空抛物的预防、规定小区等安保义务人,有义务增加安保范围内的摄像头,用来预防高空抛物行为等,建立较为完善的预防机制,从源头上对高空抛物行为进行治理。

3、加强针对“高空抛物”的法治宣传。

高空抛物作为社会治理的热点问题,一定要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通过对《刑法》中高空抛物罪的法治宣传,让人们意识到高空抛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形成尊法、守法、崇法、尚法的良好风尚。

六、结语

高空抛物案件近年来时有发生,不仅仅造成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更有甚者导致受害者遭受严重的人身伤害,实施高空抛物行为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要增强防范意识,增强法治意识,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维护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明楷. 高空抛物案的刑法学分析[J]. 法学评论,2020,38(03):12-26.

[2]贾长森. 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民行刑衔接为视角[J]. 行政管理改革,2021,(06):56-65.

[3]侯婷婷. “高空抛物”行为司法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 百科知识,2021,(09):33-35.

[4]谌外流,黄剑辉,卢菱梓,王湄怡,诸丽娜. 高空抛物的法律困境与解决之道[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3(07):144-146.

[5]俞小海. 高空抛物犯罪的实践反思与司法判断规则[J]. 法学,2021,(12):81-103.

[6]彭文华.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高空抛物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1):52-61.

[7]曹波. 高空抛物“入刑”的正当根据及其体系性诠释[J]. 河北法学,2021,39(02):157-173.

[8]曹险峰. 侵权法之法理与高空抛物规则[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26(01):48-61.

作者简介:
李建(1996.1-)男,汉,河南省,硕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