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成本核算属于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提高成本核算质量,是改善医院经济管理效果的关键。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较以往相比明显提高,但其中依然存在核算原则不明确、核算方式不合理,以及核算理念落后等问题。对此,建议积极改进成本核算方式,对核算工作进行优化,方可促进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进展。可见,有必要针对医院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 医院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医院在过去基本都是公立医院,市场意识不强、机制不活、体制单一,产出不计效益、投入不计成本,资金来源都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在那段时间里,医院是完全不用考虑成本核算的问题。但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不得不独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疗服务经营收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医院的发展。而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都会贯穿着费用的发生和成本的形成,成本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医院物资材料消耗是否合理,用药、检查是否合理,服务质量是否优良等。同时,医院加强成本核算,能够有效地控制住成本,减少浪费,增强医院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医院的成本核算是医院提供“优质低耗高效”目标的基础,规范医院的科室核算,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通过加强医院成本核算,能够凝聚医院全体职工的心。
2 医院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针对医院成本核算理念进行优化
医院的经济管理要由预决算管理向成本核算管理发展,医院要面对医疗市场的变化,逐步改变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换,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由医院的会计核算向科室核算、病种核算、医疗项目核算发展;由不完全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发展;由临床一线科室核算向管理部门核算发展;由成本为奖金核算向成本控制和反馈分析发展,把成本核算同过去的奖金核算区分开,把成本核算提高到一个理论的高度,要把成本核算结合医院管理特点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2.2 建立两级成本核算体系
成本费用总是零散地发生在各个科室、部门。科级成本核算以科室为核算单位,对医疗、医技、辅助科室和管理科室均进行成本核算,分别按各科室的职能、职责建立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从固定资产、人员工资到办公用品都纳入到科室成本核算中。利用科室成本核算为管理者提供成本变动的动向,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院级成本核算是总括地反映全院的成本费用情况,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分类、集中反映全院各成本项目的成本费用情况,它与科室核算相辅相成,在进行科室成本的横向比较中,有的放矢抓住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科室,从而有效地控制全部成本。
2.3 制定严格的成本考核指标
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在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同时,使医院经济管理质量得到改善,制定严格的成本考核指标较为重要。对于医院而言,医疗活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医院整体信誉得到改善,同样,医疗活动的质量,也能够体现出医院各个科室时间合作情况,体现出医院的整体经济管理效果。因此,在成本核算指标以及考核指标之中,务必将医疗活动指标放在首位。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关注医疗活动之外的其他指标。在指标体系确定的过程中,无论成本核算人员,或是经济管理人员,均需要对其进行考察以及评估,要保证体系具有完善性,方可对其进行实施。需要注意的是,成本考核体系并非所有考核指标的简单结合,而是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巧妙融入。
2.4 提高核算细节的准确性
成本核算的细节是否准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核算整体结果是否准确,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管理质量,提高核算细节的准确性较为重要。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医院需要从科室入手,针对每一个科室,都需要实施全成本核算,简言之,如科室存在直接成本,则需要将其纳入到整个科室的总成本之中。而对于医院而言,医院科室的直接成本,则通常包括购置费以及固定成本等。(2)科室与科室之间,同样需要保证核算细节准确。对此,应当实施转移分配制度。考虑到在医院不同科室中,患者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且病情不同。因此,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而言,通常需要由不同科室会诊。针对上述情况,则需要通过转移分配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3)医院的费用需要严格控制,确保能够充分反映出每个科室的成本使用情况,以便于从细节出发,对成本进行控制,提高经济管理质量。
2.5 明确成本核算考核具体原则
医院应当明确成本核算考核具体原则,严格坚持准确性、客观性、详细性、持续性四方面内容,从而使成本核算的效果得到改善,促使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所谓准确性,指的是成本核算需要准确,需要符合医院的成本使用情况,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所谓客观性,指的是经济管理人员或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客观进行成本核算,避免将主观因素纳入到核算过程中,从而保证核算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所谓详细性,指的是工作人员需要详细对成本进行核算,避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对经济管理工作负责。所谓持续性,指的是当前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为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负责。
2.6 注重成本核算考核结果分析
成本考核工作质量需要持续提升,才能够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助力。因此,在成本核算完成后,并不意味着经济管理工作已经结束。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成本核算结果的考核,判断过去的核算工作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对未来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促使核算水平持续性提升。对此,在成本核算完成后,有关人员需要立即将成本报表提交到经济管理人员手中。收到报表后,成本管理人员需要针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同时找到原因,致力于制定措施,消除差异,使成本控制效果得到持续性的改善。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医院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分析,为各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指导,可帮助提高成本节约的有效性,帮助医院提升经济管理质量,促进医院长远发展。未来,医院应当在制定成本核算体系以及优化核算的基础上,基于相应原则,制定核算指标,在此基础上,注重核算细节,并于核算完成后对其结果进行考核,以便于为未来成本核算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经济管理效果的持续改善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冰倩,线春艳,闫亚玲.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6):91-93.
[2]许祝愉,杨泽,韦健,高金金.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背景下3种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对比研究[J]. 现代医院,2022,22(06):893-89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