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当前阶段,大数据技术已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而金融行业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大数据技术进行了合理应用,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传统的金融信息主要为结构化数据,在与大数据有效融合后,形成了许多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对比传统模式,全新的金融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产生了相关风险问题。一旦有风险产生,其会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进而导致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对此,需要合理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从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加以控制和规避,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其主要是金融行业互联网化的重要产物,从狭义角度展开分析,其是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来完成相关金融业务的一种全新金融模式。在此模式下,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使投融资双方得到有效撮合,并使二者最终达成合作关系。所以,互联网金融在投资者、融资者间发挥了联系纽带作用。
(二)特点
和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更为广泛的覆盖面,用户体验性也相对较强。对于互联网金融,其可以有效打破交易活动在时间、空间等层面的限制,并有效实现全时间、多地点的交易,使交易速度得到加快,有效降低交易双方成本。互联网金融还可以使贷款效率得到提升,而且贷款条件相对较少,可以对大量投资者和融资者产生吸引,使其在资本市场的各个领域有效渗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众化、广泛普及等方面,其可以结合用户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并使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答,使其享受到优质服务,使用户的体验性得到增强[1]。
二、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对于大数据而言,其定位为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而且无法采用当前主流的软件工具在相应时间内对其进行整理、处理、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特点
大数据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其可以科学分析内容多样以及大规模数据,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使其获得高品质数据信息,因此大数据技术在服务商、销售平台、IT行业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在互联网金融中对大数据技术加以应用,可以更好地分析市场,对市场状况加以掌握,而且还可以对市场数据有效搜集,使其明确市场发展趋势,对风险爆发的因素加以了解,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合理调整自身发展对策,对市场风险有效规避[2]。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一)信息网络技术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是维持金融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运用网络媒介对相关交易信息加以处理,但同时也会产生相关的风险问题。现如今,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开展多样化业务,但一些不法分子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时还存在相关漏洞问题,一些不法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对客户资料进行盗窃,进而导致客户自身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现如今,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黑客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仍存在许多信息技术问题。互联网环境具有开放性特点,想要有效保证信息安全,需要对以下风险加以重视,分别为交易安全风险、员工行为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风险[3]。
(二)网络业务风险
对于技术风险,其主要在互联网层面加以体现,而传统金融行业主要对封闭运行系统加以采用,以此来保证日常服务业务开展,例如证券业以及银行业等。互联网金融在对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构建时,在数据容量、安全性能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进而导致客户信息容易被泄露,在资金支付、清算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
(三)法律风险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属于新兴领域,目前我国的监管主体和模式、分业经营还不够明确,这也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产生了相应影响。对于监管部门而言,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广泛的涉及范围,因此无法对监管客体进行准确和细致划分。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工作中,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不仅无法对金融方面有效涵盖,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特征也不够贴合,因此容易产生相关的法律冲突[4]。
(四)信誉风险
相关消费者在对金融公司进行选择,其所参考的一项重要标准便是信誉,只有提高金融公司的信誉度,才能够使客户对公司产生信心,并愿意将自身财产投资到公司当中。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交易模式,紧密联系起了数以亿万的客户,与传统传播形式相比,互联网方式可以更快地传播速度。因此,一旦某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会对其信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5]。
四、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对策
(一)树立大数据战略思想观念
在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树立起相应的战略思想观念,在转变其管理理念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由单纯研究其原因向研究关联性进行转变。其次,在对精准性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升效率方向转变。最后,对传统的抽样查验方式加以改变,有效落实全方位研究工作。在结合以往经验对大数据展开研究的过程当中,需要高度重视其关联性研究,有效保证分析效率,确保分析过程的全面性。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大数据对金融风险展开研究,合理采用金融风险防范策略,合理降低风险系数,从而减少给企业以及客户造成的损失[6]。
(二)建立大数据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想要对大数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以创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需要合理运用相关技术,充分了解客户的数据资源。现如今,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研究以及存储时,比较常用的工具包括ETL、NLP以及爬虫等,在有效运用这些工具的前提下,可以对客户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了解,具体包括线上以及线下信息。特别对于客户信息状况,可以采用信用评分模型加以判定。其次,在客户交易过程中,需要准确提示和实时监控风险。在此期间,需要合理采用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信息,从而对客户实际交易情况加以了解,明确具体的违约、还款等状况,有效降低贷款期间的金融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提醒客户,使其明确违约后果,强化其对风险的认识。最后,需要有效统一数据信息。对于大数据信息而言,其通常为半成型,此外还包括一些较为零散的信息。在整理信息时,需要将其转变成统一结构化信息,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客户风险管理机制[7]。
(三)建立金融风险数据共享联盟
想要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需要充分保证信息的有效共通。首先,需要破除垄断,对相应的共享体制加以创建。各金融企业都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通过对互联网平台以及金融机构信息加以整合,可以使行业垄断得到有效破除,使资源实现全面共享,这样不仅可以对金融风险及时监管,而且还可以降低金融风险。与此同时,需要对信息平台加以创建,合理优化信息的调配途径。想要保证数据研究的精准性和及时性,需要合理选择研究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平台加以创建,可以结合具体需要随时调配各部门的数据,并结合信息特点,对客户的信用情况、风险能力进行自动核实,从而对风险的产生与扩大有效预防。
(四)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建立时,需要有效保证体系的弹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时效性。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而言,其功能具体包括预警和预测,同时还能够有效监测风险,因此需要在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整体过程有效贯穿,需要涉及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国家经济指标、参与者和行业发展,从而使系统性原则得到满足。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变化速度较快,因此需要采取防范措施,准确识别与预测风险,从而使时效性原则得到满足。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管理时,需要根据互联网金融情况,对风险进行准确识别、预测与判断,找到风险源头。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对可量化指标加以采取,量化反映金融风险,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除此之外,在实际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时,需要在保证企业稳定运营的前提下,对其加以改进与完善,使各个功能可以得到互相补充。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得到完善,在实际设置时具体包括以下层级,分别为数据管理层、整理层、分析层以及解释层。
(五)建立配套的法律体系保护机制
想要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在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颁布适应大数据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体系的有效维护,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稳定性,从而全面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有效整合、发掘与分析,使其在金融业务中得到有效应用。因此,需要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信息处理人员加以培养,有效创建信息处理团队,从而对金融风险有效预测和规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相关风险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起良好的大数据思维理念,并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水平,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问题,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乔阳,罗婷.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5(2):47-52.
[2] 王欢欢. 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21,11(1):104-106.
[3] 张宇. 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 中国商论,2021,17(16):35-37.
[4] 朱宝欣.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 现代商业,2021,32(15):102-105.
[5] 王佳智. 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21,14(36):79-80.
[6] 李晓平.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12(7):87-88,91.
[7] 任芸. 试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J]. 环球市场,2019,44(2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