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土木工程的基本情况,先对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再对当前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所存在的主要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确保具体工作中,能够发挥工程的建设作用,使得工程的服务能力得到合理提升,确保土建工程的服务能力。
1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1.1温度变化
混凝土本身具有收缩性,在冬季或夏季,室外温差较大,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极易受到影响。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时外部温度会影响混凝土的散热速率,如果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较大,就会使内部收缩不均产生温度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抗拉强度下降等问题。
1.2裂缝
裂缝的产生导致混凝土结构缺乏完整性,稳定性也因此受到影响。①混凝土材料受自缩因素的作用,应力条件有所变化,由于难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且裂缝具有持续扩展的趋势;②在土木工程建筑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下,常涉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中含有丰富的矿渣和添加剂,此类材料将对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长此以往,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至关重要。尤其在混凝土配制期间,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水泥、沙石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有效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水泥的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选用水泥时,施工单位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水泥型号。例如,施工单位可以通过严格检验水泥品种、标号以及对生产厂家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水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且能满足施工要求。其次,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沙石骨料的选择对控制混凝土质量同样重要。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沙石骨料可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最后,施工单位应做好外加剂的选择和控制工作。控制外加剂的添加量和使用方式,可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或变形,增强其抗变形性能和柔韧性。施工单位需进行多次试验,综合考量施工工艺、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用外加剂。
2.2混凝土配料搅拌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水泥的品种和配比、砂石的选用等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变形性能。在原材料的选择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环境条件,合理搭配材料,确保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同时,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步骤。混凝土搅拌设备包括搅拌车、搅拌站等,其设计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成型质量。在搅拌设备的选择中,需要考虑搅拌容量、搅拌速度、搅拌刀具设计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此外,搅拌设备的维护保养也是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部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搅拌工艺的合理控制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稳定性和流动性。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凝土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和塑性。同时,搅拌时间的控制也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过长或过短的搅拌时间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不达标。对混凝土配料的抽检和实验室试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原材料配比、搅拌工艺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3混凝土的运输技术要求
在具体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了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合理施工,在具体工作中,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运输,确保经过运输后,混凝土结构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施工期间,还要考虑泵送技术的合理运用,确保泵送期间,泵送工作能够满足具体工作需求。之后,在工作期间,还要注意对混凝土运输方案进行选择,确保混凝土运输方案可以满足具体工作需求。之后,需要注意在运输期间避免出现频繁转移的情况,进而保障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然后,在工作期间,还要为了保障施工环节能够做好初凝前的现场管理,确保运输效果满足工作需求,防止运输问题的发生。之后,工作期间,还要确保运输环节的人员控制,要求人员熟悉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效果,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服务能力。
2.4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保证其入模温度控制合理,由于水化热温度较高,因此在混凝土入模时应保证其温度低于28℃,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升高不宜超过45℃。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可以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方式进行施工,也可运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比较常用的分层浇筑方案包括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在使用分层浇筑施工时,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进行浇筑细节的控制,根据其横截面面积,合理进行分段,通常横截面积在200m内,分段不宜超过2段,300m内其分段不宜超过3段。另外,在分段施工中还应该严格控制段与段之间竖向施工缝的位置,应为其设置模板,保证其平行于结构较小的截面尺寸方向,分段上下邻层的竖向施工缝应该错开。在泵送混凝土时,应合理控制浇筑层厚度,避免其厚度超过500mm,非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一般不大于300mm。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其水平施工缝的设置需要考虑混凝土浇筑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应综合混凝土供应能力与钢筋施工等要求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合理管控。另外,需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对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有效的管控,避免在浇筑中出现钢筋或预埋件变形、位移等问题。
2.5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早期养护由专员负责,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检测与控制,使混凝土在良好的温湿度条件下有效成型。养护时间无明确的限定,具体根据温度条件、混凝土硬化程度等进行灵活的控制。2)温度和湿度是混凝土养护阶段的重要控制指标,采取保温措施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维持混凝土内外部温度的相对均衡,以防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覆盖湿草帘、麻片等,适度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现场气温较低时,为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避免冻伤。对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需做到:塑性混凝土浇筑后,于12h内洒水养护,若建筑工程采用低塑性混凝土,在浇筑后随即喷雾养护;养护必须连续进行,养护全程混凝土表面均要保持湿润;混凝土养护时间视现场状况而定,通常不短于14d;养护期间加强防护,避免由于外部因素的作用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优化混凝土配置,逐步提高混凝土的机表性能。只有全面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智豪,李露.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2013,3(6):95-96.
[2]潘家祺.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工业C,2016,6(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