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特别是大部分管道部件可在工厂预制加工,实现管道生产加工。同时,无需考虑施工现场加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现场面积,达到充分利用材料、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除此,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可以减少扬尘、噪声等污染,在施工现场,便可以进行成品预制构件拼装,减少因为施工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
1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预先生产和组装建筑构件而形成的建筑。虽然装配式建筑种类多,施工方法不同,但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即预制构件由预制厂按设计要求加工,经检验合格后,通过可靠连接运至施工现场组装。装配式建筑大致可分为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木结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2 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技术
2.1 构件生产
预制构件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在预制构件的制备阶段,为了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外形尺寸符合要求,有必要检查构件生产中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生产中使用的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和精度。模具的安装和固定应笔直、紧密、无倾斜且尺寸准确。部分板预制构件截面尺寸较小,应选用小型振捣棒进行辅助振捣,振捣点应加密,振捣时间应适当延长。构件成型后,应检查外观质量和尺寸,有缺陷的构件应及时处理,通过控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保证构件的使用性能。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外伸钢筋松动、外形缺陷、露筋等,尺寸偏差检验有构件长、宽、高及主筋保护层厚度等。
2.2 构件运输
目前,工程建设结构呈现出大批量的特点,预制构件的生产已逐渐从原来的小批量转向大批量。为了防止预制件连接过程中的薄弱问题,在建筑设计中通常采用大体积装配结构,以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建筑构件的基础参数对场外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根据部件质量和运输环境协调和分析场外运输工作。例如,应选择运输车辆和路线,并调整外购件的装卸程序,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损坏造成的构件结构力损失。随着智能系统的不断发展,零部件在车辆运输过程中使用传感器测量内部外购件的空间参数,以传感器信息记录作为购配件实时信息的一个响应体,如果发现问题则立即报警处理,指示工作人员及时停车进行加固布设,保证后期运输的可靠性。
2.3 电气预埋
在装配式建筑的安装和施工过程中,电气嵌入式设备的操作应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以光线路设备为例,其一般高度约为6cm。为了避免外部因素对电路连接的干扰甚至堵塞问题,需要在装置中安装层压板电气预埋盒,从而增加施工成本。根据先前的安装和施工检查,预制轻铁丝装置可有效避免浇筑施工引起的位移。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使用特殊的光线路设备,特殊灯线设备约为10cm,其具体包含2个对称钢筋组,由此,叠合板电气预埋设备的运用效果得到充分地保障。
2.4 叠合楼板管路定位
在叠合楼板中预埋管道的现浇施工中,定位管道的控制是一个大问题,很容易发生线路错位,并且线路管道经常被外墙压平,导致线路管道堵塞,导致工期增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PC施工线管道的嵌入式定位模板。施工过程中尽量控制人工测量误差。同时检测层合板的具体点,确保现浇预埋线设计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管道的安装效果,保证安装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在具体应用中,与其他类型的模板相比,PC建筑模板不仅可以实现回收,还可以达到保护链接、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预制和配管后,应立即进行清管,以避免管道堵塞,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应及时处理,或修改管路方案。为了避免二次堵塞,在后期抹灰前,需要再次进行清理,加大管道保护力度。
3 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3.1 严格执行图纸要求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施工企业应重视设计图纸的制定与完善。在确保建筑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后,应认真将设计图纸落实到施工作业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图纸明确内容,以促进有效施工。预制构件采用工厂批量生产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成本。当装配图设计不科学时,很难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甚至可能造成资金和资源的过度浪费。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良好实施对提高建筑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良好结构,工作人员需要更加关注施工图纸,以实现建筑施工的预期目标。安装图纸应合理且可操作,针对此,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安装工艺,同时在图纸上标注出全面的信息,以此作为后续安装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
3.2 做好现场管理
安装是装配式建筑中的关键环节。一是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自身特点、周围环境等因素,科学制定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并对装配过程进行控制,减少复杂的工序,以确保整体装配安装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二是完善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监督体系,加强了验收和管理,促进了工程验收技术的不断提高。三是做好项目准备的管理工作。构件集中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对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准确地掌握施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就可以有效降低返修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3.3 注重技术研发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技术尚未成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要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在原有施工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并做好相应的技术研发工作。相关、人员可以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建筑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优化。例如,在制度方面,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施工标准和法律制度规范,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的重视,在一定财力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促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积极组织专家出国留学,引进先进的技术,促使装配式技术发展更加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不断向成熟的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安装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安装作业相比,具有工程效率高、环保效果好、施工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安装技术。企业要解决不同施工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安装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发展中的优势,如科学安装设备和管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现场模型,以此有效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伏彪.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12):66-67.
[2] 翟厚智.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应用与优化[J].住宅与房地产,2021(07):142-143.
[3] 张振升.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