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正在走向成熟,数字经济到来也增添了许多机遇与挑战,不同保险公司对数字经济使用方法各不相同,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聚焦保险客户人群,利用各类模型建立了解风险影响因素,从而改善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保险公司的各项策略,加强客户购买意愿,以此提升销售业绩和社会信誉度。
一、数字经济时代的分析
(一)战略的选择
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衍生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主要是以数据为关键因素,以网络信息作为主要载体,通过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落实经济结构化。在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各项企业发展必须将数字经济转向更加深化的应用范围,落实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建立综合利用系统,形成数据驱动决策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生产的要素
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我国关键性战略核心资源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中首次将数据纳入到生产要素中,在2020年4月所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配置意见》相关内容中提出,要加快数据市场发展。使数据资源价值得到应用,落实数字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同当前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相同,都要参与市场化配置,为我国后续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转型与升级
企业数据价值能通过反馈进行落实,企业获取更多客户是数据第一层价值,数据产生流通并被赋予市场价值是第二层价值,数据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也能落实精准化服务,实现产品创新,更能拓宽服务边界,通过各类平台满足客户的需求,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也能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第三层价值。
二、数字与保险业的关系
(一)发展的基础
保险一直以来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特殊的转嫁风险的手段,其利用大数据算法对当前损失进行预测,将风险转移到团体或由团体转移到个人来分担损失,保险最基本的要素是风险能实现前期预算,保险公司可以依据现有数据推算出可能发生损失的概率以及产生损失的规模,以此研发后续产品,做出有效定价,也就是观察大数据测得样本,计算损失概率。此类算法不仅提升了概率的准确性,也能有效增强风险规避能力,以人身保险为利,人的寿命和身体是人身保险的指标,个体寿命会由于其他影响因素而产生改变,其原因十分复杂,发生损失时无法进行市场评估,因此要前期进行大量数据收集和相关分析,了解人身保险重大疾病发生概率,为后续定价作为参考,也能为人身保险经营奠定条件基础。
(二)贯穿的核心
数据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基础,贯穿于保险产品,是营销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核心价值链,影响着产品设计、营销计划以及保险分摊和风险防控。在产品设计时,保险公司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的需求,结合不同场景设计产品。比如“运费险”,就是根据网上购物而设计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在精准定价方面,保险公司采用数据统计等方式完成产品定价,使风险评估更全面也更精准[1]。在营销计划确立方面,保险公司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建立客户画像,评估客户特征,实现精准营销,也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而在后续核保、核赔环节,保险公司人员通过分析客户健康数据或职业等做出是否承保的决定,核赔环节要依据客户数据分析确定责任,进行资金核算。在风险防控方面,投保前要进行有效风险排查,做好风险管控,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从而实现“反欺诈”,以上内容都无法脱离数据而存在,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实现大数据计算,形成评估模型,已经成为目前保险行业实现风险管控的主要手段。
三、保险业发展的问题
(一)风险防范问题
风险防范包含定价风险、投资风险和管理结构不完善的风险等。定价风险是当前保险领域最典型的风险表现,也就是“利差损”。投资风险是指随着投保资金快速聚拢,保险资产负债配比难度增加,存在错配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公司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针对于寿险公司而言,管理资金很大一部分是群众自身养老资金,可以说有着极大社会责任,如出现治理结构问题,这些钱可能会被违法、违规使用,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二)创新发展问题
保险行业在产品结构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保障型产品与投资性产品,短期性业务与长期性业务等关系要得到增强,保险公司业务过度集中可能会导致经营风险增加,也证明保险企业只能实现简单生产、创新能力薄弱,我国目前健康保险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急需一些医疗保障机制提供相关融资,以此开发出各类医疗费用保险新产品,满足群众总体需求。
(三)经营过程问题
所谓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诚信经营,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保险行业,是社会诚信问题在保险行业中的一种体现。比如当出现保险事故后,一部分保险公司并没有按照相关合同约定,而是找出各类理由进行欠赔,甚至拒赔。另外,在销售环节也可能产生误导,这些违规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诚信危机,动摇保险行业群众基础,也影响着后续行业发展[2]。
(四)监管过程问题
首先,保险的监管具有公共特性,保险监管主要是指相关机构针对保险内容结合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过程上的监督,明确规范要求,由于保险属于公共产品,在监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等问题。其次,保险监管过程中信息并不对等,监管者在监管时很难获取各类财务信息,包括后续的经营计划等,导致后续配置各项资源的效率降低,收支状态不平衡,缺少激励机制,另外,一些监管决策有限,事后存在信息差,部分被监管者会在承诺之外进行运作,逃避监管。最后,保险监管具有道德风险问题,部分监管人员只注重自身的利益,不顾及人民群众,观察上出现量化,为避免责任,监管人员在执行监管时也会出现“过度”现象,以此确保自身能获取更多社会声誉,又或者监管者隐瞒部分信息,倾向于掩盖问题,迫于压力放松监管等。
四、数字经济时代下保险业发展优势
(一)转变理念
数据与时代发展下,大数据技术能改善保险行业操作流程,提升业务绩效,作为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必须要分认识大数据特征,利用大数据评估各项环节,了解数据中存在的商业价值,做出正确决策,随着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利用IT技术也能收集到大量信息,从中筛选,帮助管理人员正确认识保险市场发展变化规律、趋势以及存在的潜在客户,利用大数据掌握保险行业后续发展方向,加快产品研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精准定价
保险行业经营以大数据法则为核心,当出现大量数据样本时,产生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多,而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的作用则是提供样本,同时保证样本能转化成总量,研究样本变化,从而得到精算的结果。确定产品价格是风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风险因子形成与最终保费相互结合,利用分析总结消费者数据的方式掌握风险因子详细内容,做出更精准的定价。
(三)创新平台
保险行业在整体宣传和销售过程中大数据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也能使销售过程中增加投资,销售人员工作水平决定着销售数量,数据宣传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互联网有着许多潜在客户,利用网络传播提升信息沟通、交互的效率,不同用户可以依据自身掌握情况,随时与销售人员进行沟通,逐步增强工作效率。利用网络进行营销,可以不用支付各类广告费用,节省本金,通过社交网络也能与客户实现及时沟通,这增加了客户的体验感,有效吸引大量客户。
(四)打破限制
传统运行模式下保险行业依托各个网点的代理人,实行线下模式,无论在服务模式还是服务效率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保险行业的拓展受到负面影响,数字经济模式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限制,以此降低保险的购买门槛,使线上保单量获得爆发式增长,不仅如此,线下领域结合数字经济也能有效创新技术,包括无人机、遥感技术等,使农业保险在理赔、承保等方面更加迅速。
五、数字经济时代保险业的应对策略
(一)不同规模下的应对策略
首先,大型保险经营公司可以凭借自身技术、资源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机遇与挑战并存下的发展,秉持高格局建立起数字生态。大型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构建出交流、合作的平台,深化各方存在的思想共识,推动保险科技落实,凝结各方力量,共同开创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保险发展趋势,建立数字生态圈,实现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重视数字经济时代下自身管理理念的创新,瞄准当前技术领域,加强技术方面的规划,凸显出技术价值,以此实现行业领先的效果。大型公司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必须成立数字生态化战略部门,自上而下进行创新。另外,深化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联合合作,成立人才培养体系。大型保险公司作为行业翘楚,其自身力量十分雄厚,能确保创新稳定发展。
其次,中小型保险经营公司及经营时间较短,技术沉淀较少,在业内存在的影响力不足,但其管理效率更高,也更容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调整发展战略,以此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小型保险公司在数字时代想要有更多成功,在经营过程中要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主动积极的加入数字生态圈,及时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未来趋势,抓住机遇,也要重视自身实力的提升,创办各类特色业务,以此基础上做出精准定位,围绕当前已有的业务拓宽范围,利用大量红利提高自身地位,尽快开发新的战略视野,以宏观角度对自身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力求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平衡[3]。
(二)科技服务上的应对策略
在发展科技方面要尊重保险行业自身特点,实现跨行业合作。所谓保险,其本质是对一些风险的管理,专业性较强,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难点,保险科技服务公司有着种多样的数字技术,其最核心的数据来源于相关机构,比如医疗机构。而医疗数据是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的重新组合,保险公司与科技公司是双方利益共享关系,能实现风险共担,因此保险科技公司要理解当前保险运行规律,甄别出存在的难点,进行有效创新,为保险公司应对新时代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解决方案。对技术上也要高质量创新,数据提供机构、保险经营公司、科技公司中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因此很容易导致合作关系上过于松散,要秉持着对外开放的制度,加强合作,拓展三者之间数据共享范围,进而落实共享平台建设,也要遵循市场监管规则,保险市场能维持稳定高效运转,依赖于监管规则,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下,数据一直以来都是保险的核心资源,也是最难以进行管理的资产,存在各类数据泄露或篡改的风险,而一些道德意识十分浅薄的机构和科技公司相互勾结,会非法获取客户数据并进行倒卖,这损害了客户自身隐私权,导致公司发展产生社会信用损失。保险科技公司人员要及时了解保险市场监管规则,恪守职业道德,对客户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综合分析与应用,落实自动化、智能化等各项管理体系,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并解决问题,切断风险源头,保护客户隐私。
最后,要努力推动保险科技公司潜能,增强创新动力。保险科技公司作为一种科技型公司,技术革新是发展的关键,科技在创新时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保险科技公司要具有发展前瞻性,深刻意识技术在未来发展的地位,不断深化与各个公司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经验交流活动,加强共同研发,尤其是着力于当前行业发展难题以及数据深度应用上,积极推广新技术的使用范围,在资金融资方面要努力拓宽渠道,精简机构管理体系,保护各类知识产权,主动与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对当前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为公司提供人才支撑[4]。
(三)政府监管内的应对策略
建立监管沟通机制,健全相关标准制度,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监管范围要逐步拓宽,由于监管灰色地带多,存在交叉等复杂问题,政府监管部门要与保险公司或科技公司等各类机构保持密切沟通,能了解整个监管机构细节,建立开放、有效的协调机制,这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各个行业的特征以及保险公司的科技手段,从而制定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法律规定,同时各方也能积极为监管方式提供各项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效率。
为解决目前保险监管标准等各项条例逻辑不明等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强保险组织监管、财务监管和经营监管等,如出现非法竞争或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在当前保险行业的规章制度上,结合发展新形势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空白。政府部门也要完善消费者自身权益保护体系,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机制,面向消费者提供的各项产品和各类服务必须要经过前期测试。在设计、开发和管理环节进行消保审查。努力前移风控关口。加强权益保护信息披露机制,比如当前产品服务信息,披露工作必须要充分结合目前消费者总体需求,确保条款能保持理解性一致,对可能引发争议的保险条款要做出有效告知,这有利于消费者规避风险[5]。
政府部门要尽快打破当前监管数据发展难点,实现数字一体化,为落实精准监管,政府监管部门必须要打通与保险公司、科技公司等之间存在的数据隔阂,使数据标准统一,建立定期数据披露机制,掌握全方位情况,丰富数据监管工具,大量使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也要依据监管主体明确不同边界,保险经营公司、科技公司以及提供数据的机构都属于数字生态圈,三者之间的合作正不断加深,但各行业的业务边界和权利义务却十分模糊,导致保险公司容易出现业务外包问题,因此监管部门要理清保险数字生态圈中各个主体的自身作用以及合作边界和权利义务,从而打破数据堡垒,实现数据透明、公开,逐步落实数据一体化。最后,政府部门要尽快成立创新技术工作小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从技术上打破数据堡垒,也能通过风险等级划分等方式,针对不同等级风险提出不同提示,以此保证数据管理一体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保险公司业务和技术必须进行创新,其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保险行业必须要尝试大胆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借助当前互联网平台,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市场发展新方向,以此满足客户需求,挖掘可能存在的潜在客户,以此因势利导,利用针对性策略提升客户对于整体体验感的满意程度,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保证保险行业能有新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多种问题,保险行业必须要借助新时代发展,利用数据模型做好数据分析,提升数据价值,转变行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乔晨晨,山晓梅.数字经济时代保险业运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22,36(05):9-12.
[2]徐家力,杨森.数字经济时代保险业个人信息合规管理研究[J].辽宁经济,2022(02):63-68.
[3]郝亮,杜金向.数字经济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分析[J].投资与创业,2021,32(17):56-58.
[4]唐金成,宋威辉,李舒淇.论数字经济时代健康保险业的应对策略[J].西南金融,2021(02):85-96.
[5]唐金成,许可.数字经济时代财产保险业的应对策略[J].海南金融,2020(11):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