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促使教学过程更加精简和准确,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思维可视化应用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一)促使课堂教学的流程更加精简、准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因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需要向学生系统化传授知识,往往导致整个教学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教学过程难度较大,无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该能够满足以上教学需求,通过可视化思维的发展促使教师的讲解更加清晰,为学生数学题的解答提供一定的思路,教师不再需要一味地进行课堂讲解就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率。
(二)深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身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该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思维的交融。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进行展示。教师能够直观看到学生的解题思维发展,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有利于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引导和数学教学,从而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建设,增加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为了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思维的连贯性。由于大部分初中数学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为了让学生能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需要注重学生连贯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内容,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联结,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结合,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促进学生连贯性思维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段时间缺乏有效的思维引导,那么学生很容易形成跳跃性思维,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增强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题时对信息进行转化,解应用题的第一步是会读题,怎样做到“会读题”?首先,学生能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其次会找等量关系,把条件概括精炼,将文字语言“翻译”并用简单的文字、数与字母等代数符号、运算符号表示成符号语言,实现读题过程的可视化,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体系。
(二)加强信息的分析和交流,体现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能够有效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体现出来,教师需要加强信息的分析和交流,充分重视信息的交互性特点。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新知识的分析能力较差,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点认知系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信息的交互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另外,信息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同时,学生也需要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进行反馈,促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密切,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情况。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重要表现方式,它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内容,全面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教师需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课堂应用,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体现自主思维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引导,让师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的关系。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信息,再进行分析,最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要尽可能的把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翻译成数学符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每个表达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它们分别刻画了各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从而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三)整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学生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对思维可视化的认知不够深刻,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思维可视化的具体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和带领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在课堂上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无法帮助每个学生深入了解思维导图的构建流程。为此,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时间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摘要和整理,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帮助学生寻找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考意识。思维导图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思维发展情况,无论是解题思维导图还是系统化知识思维导图,都能够帮助学生完整分析知识内容,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更加完整。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明确学生的思维走向,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放射状思维认知,加强对零碎知识的整理,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善和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势不可当。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和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价值和优势,进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人思维发展,让学生具备自主分析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海燕.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2020(3):22.
[2]徐健.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力的思维可视化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