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探讨
韩福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福梅,.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探讨[J]. 农业学报,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64.
摘要:
我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差异,能够满足不同农作物和农产品的需求。尽管农业工业的发展与区域特征密切相关,但是农业经济经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以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建立起系统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这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64
基金资助:

引言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经营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治理与发展的高质高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重视不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如何消除累积的弊端,提高经营效率,是农业生产者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念

农业经济是农业经济关系和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农村国民经济中的许多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比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自己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的特征又在生产与社会组织两个层面上体现出来。农业经济管理指的是与农业生产活动同步进行的过程中,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社会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从而保证我国农业市场经济活动的实施和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并通过对相关人员采取奖惩的方式,来达到各种经营管理工作的预期目的的统称。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逐渐清晰地反映出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从而保证中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制尚未得到健全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与当前经济理念、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制度体系,现有的管理制度不能与农业社会结构的现状相匹配,更不能与迅速发展的农业社会相适应。不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导致其自身的经济管理活动执行力不足,并且在一些管理实践中,没有很好地执行与农业经济有关的管理制度,导致执行力变得更差,这对于农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没有引起基层的足够重视

以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国家高层领导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并制定了有关的政策和各项管理意见,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处于基层的管理者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理解,这也是造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者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改变观念,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够,对某些政策的贯彻落实落后,对农业经济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二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它已经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国家中,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它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部分农业经济的基层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科技水平较低,再加上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关注程度较低,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低效率的状态。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一)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制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立和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根据我国农牧业经营的现状,要强化农牧业经营体制,首先要完善农牧业经营体制。要依托基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向城镇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基础上,结合民俗,不断更新和完善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征地改革,加强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二是,资讯管理系统.加大信息技术的引入力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的管理,对农村土地进行集约化处理,充分保障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三是,生产管理体制.在对生产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构建起农村节约化管理制度,以自愿原则为基础,鼓励农户积极参加土地承包市场的流转,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大幅提升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对工业结构体系进行优化。如果过分重视本地粮食作物的生产管理,那么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农业产品,构建出一个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从而提高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水平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持续地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引进并运用起来,积极地提高科技发展的水平,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增加农技机构,开通农业技术咨询电话,同时还要充分地利用网络,创建一个与农业有关的技术信息站点,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聘请有关的专家或技术高手,解答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关注的技术问题,开展出诊和坐诊服务,将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渠道都充分利用起来,加大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力度,再通过新媒体将这些信息公之于众,为农民们提供有关的信息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让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农民的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示范、现场咨询等,为农民提供迫切需要和贴心的服务,并开展各种农技推广服务,促进农业技术的流通,推动农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提高农民的收入,应该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为其提供保障,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将资源与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出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大力开发农业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地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加强农村科技合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新农田水利、农村供电设施,确保农村生产和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和管理的生态环境。第二,应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对现有农业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以实现农业生产设备的整体功能化,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应积极引进现代农业装备,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实现农机产品的整体优化,就必须对农机产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多种农机产品的农机产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战略,在现阶段的农业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目前的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下,要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经济管理人员,并与国家相关政策相结合,促进经济模式的转型,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时代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上,在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邹雪梅,陈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新举措[J].农家参谋,2021(23):99-100.

[2]沈梦洁.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68-69.

[3]傅衍毅,雷孔佃,冯学敏,杨吉康,陈瑞州,蓝蓝婷,林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初探[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01):62-64.

作者简介:

韩福梅,女,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大专,中级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单位侨润街道办事处,邮编25230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