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堃,. 基于E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017.
摘要: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装配式改革不断推陈出新,EPC总承包模式与装配式的融合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阐述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管理发展现状,梳理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管理阶段,旨在构建EPC管理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实证分析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EPC模式;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指标体系
DOI:10.12721/ccn.2024.157017
基金资助:

1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已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EPC模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目前已有5000多家装配式施工企业,其在装配式施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市场规模也在逐步增大。而 EPC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组织形式,由于其在施工过程中所具有的优越性,已经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装配式施工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目前,我国的装配式施工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建设的规模、工程的复杂性、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该领域的技术与标准也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持续的改革与优化。本项目拟采用 EPC模式对我国装配式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估,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为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指导。

2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问题分析

EPC模式是目前装配式施工的主要模式。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实施 EPC模式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 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造价问题。尽管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但其制作、运输、安装等方面的费用仍较传统建筑高。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生产、运输、安装等各个阶段都要严格执行各项质量与安全要求,这就加大了工程造价。

此外,在建造及服役期间,还需对其进行维修与维修,这些都将增加造价。针对上述问题,一些企业或工程在推行 EPC模式时,纷纷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 BIM (BIM),可实现设计与建造各环节的完整信息共享与协作管理。同时,在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构件化制造,可以达到快速、高效、精确的装配式建造。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质量、进度和造价上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对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性评估指标进行了优化与完善,既可节约建设费用,又可提升总体效益。

3基于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指标选取和方法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 E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经济性评估方法。主要从材料造价、人工造价、设备造价、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的评估指标选择和评估内容详见表1。

表1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指标及内容

1.png

3.2基于E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经济评价,主要是对其投资、使用、维护三个阶段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这就要求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 AHP方法建立了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指标的层级见表2。

表2评价指标层次结构表

2.png

首先,我们要通过成对的对比来构建准则层次的对比矩阵。针对各标准层次指数之间的对比,可以采取1-9的打分方法,1代表相对重要程度相同,9代表相对重要程度极大。比如,我们要对比一下原料费用与劳动力费用的重要性,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矩阵,见下图3。

表3准则层比较矩阵

3.png

通过对比矩阵的特征矢量进行求解,我们得出了各准则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权重。在AHP方法中,我们首先构建了包含n个指数的标准层,形成矩阵A。通过AHP方法,我们求解了矩阵A的本征向量λ,并将其正规化,得到指数的相对权重。假设1列向量λ代表A的一个本征矢量,我们有:

Aλ=λ

我们将矩阵A转化为具有幂等性的矩阵G,即每一行之和为1的矩阵,并计算其特征向量g,满足Gg=g。

根据矩阵变换的特点,我们有:

λ=g1∑i=1ngi

其中,gi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与其他指标的比较得分的几何平均值,n为准则层指标的数量。

计算得到的λ值越接近1,说明判断矩阵越一致,评价结果越可靠。因此,准则层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权重为:

λ=g1∑i=1ngi

通过将权重分配表中的权重值与计算出的相对权重值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各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是否与实际相符。如果存在明显差异,则需要重新调整层次结构和修改指标权重。最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可作为装配式建筑经济评价的依据,为评价其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结语

当前,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应用不多,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BIM技术专业化、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生产规模化、安装工序合理化等都需进一步规范,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和政府部门共同协商合作,这样才能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源莉.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J].建筑与预算,2021(6):249-250.

[2]齐宝库,朱娅,马博,等.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6(4):112-114.

[3]白庶,张艳坤,韩凤,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106-109.

[4]段春华.装配式建筑和传统施工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J].低碳世界,2018(7):346-3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