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试题设计倾向于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并以此来解决问题。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将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以生活化问题导入课堂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实践。从这个角度看,生活化教学离不开问题的驱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设置生活化问题,并在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函数与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如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过的函数知识,调动学生的既有知识储备,并让学生思考方程组的正确书写方式。通过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并举例说明。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既可以达到让学生温习旧知的目的,又能够把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优化、完善函数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充分体会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二、建设互动课堂提高生活化教学实效
在生活化教学中,师生双方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独特生命个体而存在。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条线交织而成,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建设互动课堂,切实提高生活化教学实效。例如,在“空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空间素材,如有规则的空间物体,并通过制作缩小化模型与学生共同探讨其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计算方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解题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互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法探究,并通过成果展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同时,教师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
三、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高中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做中学”的原则,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魅力。例如,在为学生教学“什么是椭圆”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利用一根线在黑板固定两点然后画出图象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在上课前,笔者先找到了几张圆形的卡纸,并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将这些圆形卡纸发放到每个小组中,让学生在纸片上任意标出一个异于圆心的点F,之后再将纸片进行折叠,使纸片折叠后的圆弧恰好过F点,笔者还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反复折叠圆形卡纸,提出的要求是每次折叠要保证圆周始终过定点F,学生经过反复折叠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折痕组成的图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操作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小组中边操作边思考,还一起讨论和交流。笔者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学生有不对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笔者还告诉学生要多折叠几次,这样才能得到预想中的结果,每个小组成员大概花费了四分钟时间就得到了结果。笔者宣布操作结束,然后让各个小组代表宣布自己小组的探究和操作结果,让学生展示折叠后的卡纸,学生都能看出卡纸上出现了一个椭圆。这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椭圆?由于有了学生的自主操作做铺垫,笔者再引入这部分数学内容,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四、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过于依靠数学分数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具有片面性的,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存在怨言,他们认为不应该只靠一个分数来断定他们的数学能力。确实,21世纪的社会形势瞬息万变,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需要学生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可以通过题海战术来短暂提高数学成绩,但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样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鉴于此,教师要改革教学评价,引入生活化教学评价。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的思维,要及时分析学生的思考角度,适当地表扬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站在数学问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一举两得,一方面不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想法去思考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学科,而知识又必须用于解决生活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使知识的价值功能发挥得更好。在新高考背景下,要加强学生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运用生活要素,不断提高数学的领悟和把握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复习和巩固数学,实现了教与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高中三年的教育效果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伟.让数学与生活互动——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41-42.
[2]王东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