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新经济形态下,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大跨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逐步完善。道路桥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多才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新时期,人们对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必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深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以此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满足城市交通运行需要。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1施工准备
规范开展施工准备是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内在要求,其能从源头上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在道路桥梁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应规范化地开展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工作,在具体设计中,除考虑市政工程建设标准外,还应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系统勘察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项目施工技术设计,明确道路桥梁混凝土建设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人员,为后期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项目进场后,先应做好施工区域的三通一平处理,然后安排施工材料、设备进场。该环节中,应重点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要求深入市场调研,选择具有较高生产能力和信誉水平的企业供应材料,并规范开展材料入场检验和试验,从源头上保证材料应用的规范性。最后为保证项目施工技术有效落实,还应编制具体项目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构建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实现项目施工活动的有效约束,存项目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1.2混凝土原材料管理及配比
原材料质量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在项目施工的初期阶段,还应重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系统管理。一方面,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检验中,应重点检查材料数量、规格、品种、质量等指标,所进场的材料应具有完整的产品合格证明书、质量检验单,杜绝劣质材料进场。另一方面,原材料进场后,还需要做好材料的分类堆放,譬如,应将矿物掺合料放置在散料仓,而袋装粉状材料应存放在专门的库房中,严禁所有材料露天堆放,此外应做好库房环境管理,避免库存材料受潮或污染变质。市政道路桥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还应科学开展材料配比设计,施工人员应结合这些规范和设计情况,做好材料适配以及调整工作,材料配比设计中,还应通过正交试验法等方式,精准控制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等级等要素,并且应结合工程建设需要,深化多功能复合外加剂材料的应用,提升混凝土材料整体性能。
1.3材料运输
现代工程建设模式下,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规模增多,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需求增多。通常混凝土材料多在固定的站场通过自动搅拌机完成集中配置,然后通过专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自卸汽车进行运输。一般在混凝土运输中,要求尽可能地保证运输路线的平整性,严禁车辆在运输中急刹车或突然转弯,减少混凝土离析现象。此外应尽可能地缩短混凝土材料的运输时间。
1.4拆模养护
拆模养护是市政道路混凝土工程后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混凝土拆模养护中,先应做好混凝土拆模条件的系统管理,一般在拆模时,不仅要考虑拆模强度,而且应确保拆模时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不高,此外应确保位于侧模部位的混凝土强度超过2.5MPa。在具体的拆模作业中,应避免暴力拆模对公路桥梁浇筑构件造成损伤。另外在混凝土公路桥梁养护阶段,一方面,施工人员应采用塑料布、篷布覆盖浇筑的构件,并及时地进行洒水,以此来减少混凝土暴露时间,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差裂缝、干缩裂缝。另一方面,在混凝土养护过重,还应做好混凝土内外温度的有效控制,一般在混凝土的结构内部,要求其温度不超过60℃,同时应做好混凝土与外界环境温差控制,确保两者温差不超过5℃。
2市政道路及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重视施工过程质量监管
规范开展施工过程质量监管能保证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提升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可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监管包含较多内容,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对技术监管人员的权责进行划分,明确具体管理范围,为施工现场监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保证。其次在项目中,应注重混凝土原材料配比设计、配置搅拌、材料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管理等环节的技术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建设内容符合施工规范。在这些具体施工环节质量监管中,应做好关键施工内容的控制,如添加剂影响着水泥的流动速度和自缩值;添加剂不同,混凝土的自缩值也会有所差异。故而在添加剂使用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使用添加剂,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若条件允许,还可在混凝土中引入一定的金属纤维,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等。
2.2重视施工问题处理
要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还应重视施工问题的细化处理。如道路桥梁施工中中,针对烂根问题应注意以下要点:一方面,混凝土浇筑顶板收面时,应在梁体根部位置支模的地方使用4m的刮杠将其刮平;另一方面应控制梁体两侧的标高差,使得两者标高差控制在2mm以内,运用铁抹子将其抹平。此外支模时应在模板与商品混凝土之间增设海绵条,避免出现烂根问题。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裂缝,对此在施工中,还应在强化工程基础管理的基础上,规范使用施工技术,并做好施工内容养护管理,以此来消除混凝土道路桥梁沉降裂缝、温差裂缝、干缩裂缝和塑性裂缝,提升项目建设综合效益。
2.3严格控制工程材料应用
现代工程建设模式下,人们对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从源头上提升项目建设质量,还行重视施工材料的应用。目前商品混凝土在城市道路桥梁中的应用较多,在混凝土材料应用中,首先应做好水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如尽可能地使用道路塑化或者疏水硅酸盐水泥,控制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材料骨料选择中,应确保大骨料的密度控制在2000-2800kg/m³,同时应重视骨料清洁度的控制。工程外加剂选用中,应重视外加剂用量控制,避免外加剂使用过多造成商品混凝土表面张力扩大和含气量增加等问题。完成这些原材料质量检查后,按照砂、水泥、碎石的顺序投料,确保配置的混凝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和流通度。
结束语
规范开展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能有效提升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新时期,市政建设人员只有深刻认识到城市道路及桥梁工程建设的特征,了解工程项目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然后进行市政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各环节的技术要点控制,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道路桥梁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推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道路桥梁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要点[J].交通世界,2021(18):28-29+35.
[2]李信.基于道路施工中桥梁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J].四川建材,2020,46(12):131-132.
[3]扈光明.道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江西建材,2019(0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