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现实需要
新课程改革目前进行的如火如荼,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对于物理学科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知识的传授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更像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体现学生综合素质,这样也可以为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下比较好的基础。这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探究更好是教学方式并加以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物理的学习能力,这样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进行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融入生活化情景,可以显著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目前初高中生的生活经验极其匮乏,通过何种方式来唤起、有效的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呢?同时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只注重运用学生已经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自认为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的体验,实际上,我们从未去尝试真真的走进学生的世界里,去了解他们生活经验是否有所积累。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想更好地渗透物理知识,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身边事物中是否潜藏的一些物理尝试,帮助他们建立起物理知识与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非常注重对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尤其是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物理知识和实践实验能力来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热点问题,因此分析近年来的物理试题,我们会发现试题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就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的要求都极高。整体来说,今年的物理试题依然延续了近几年物理试题的风格,稳中有变,难度略有调整,但是新背景材料下的题目增多,尤其是结合了时代的热点问题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这些试题都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真正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些典型试题就是对学生建模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积极创设生活化情景,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的知识体系。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强化了生本课堂的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更加重视的初中学校越来越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入生活化的元素的初中物理课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便于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联结,既加深了课堂上学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对生活现象有了实质的认知。其次,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观念的落实还存在欠缺。虽然大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师都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少会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观察生活,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持,而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自主地开发和使用,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自制教具,也因此会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从而影响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效果。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内容有待优化。只有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探索兴趣,才能够确保生活化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是会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课堂导入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足,导致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学习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将生活化元素融入物理课堂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加以解释说明,甚至遇到的很多问题也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比如家庭照明、炒菜做饭等,都是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甚至遇到起火如何自救都是司空见惯的物理知识。还有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惯性情况,在家中可以进行趣味的物理实验。老师可以通过将现实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教学,让大家对物理知识产生好奇与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研究物理知识的动力生活中的我们有个惯性,自己经历的事情远比别人介绍或者传授的经验来的深刻,学生们亦是如此。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某个知识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普及学生的物理知识,增加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可以提高物理学习成绩,增加教师的教学手段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可以把生活当中用到的物理知识搬到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向往,既增加了课堂互动性,也提升了学习氛围,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教学相长,彼此成就。
(三)生活化课后作业理念课后作业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通过课后作业,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后作业的灵活性还不够,尤其是课后作业并不能积极的结合生活常识以及日前的生活热点,这些作业可能并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比较难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布置物理课程的课后作业时,积极的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行以及热点问题,比如现在的芯片问题、电动汽车、风力发电、锂电池新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等,通过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材料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物理知识“光的反射”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并加深理解。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对口化,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在对人才呼声高涨的当下,应用型技术人才是迫切需要的,物理作为一门可融入生活的实践型课程,综合性比较强,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督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是当前初中物理授课的一个时代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寓教于生活实践,以学生为本,既体现了教学该重视的主体地位,又实践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碰撞真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鲁闽. 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 亚太教育(8期):146-147.
[2]刘亮. 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