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际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知识教学、数学解题教学、数学自主学习等环节当中,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学习,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知识网络,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职能,展现出思维导图的作用,并且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更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环节。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对于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知、内化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中生动直观的图像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知识的热情,从思维启迪的层面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课前有效导入,掌握高效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所谓课前导入,是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将要讲述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具有目的性的数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侧重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集合》的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的导入,让学生清楚了解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怎样的内容。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图片的中心内容为“集合”,并以此为中心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关系、常用数集以及记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以集合的概念与表示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找出这个导图中的具体内容。经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可以很快得出:在集合的概念与表示中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以及集合的元素特征。教师通过课前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导入,从而引导学生对本节讲述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具有侧重点。学生也因此掌握了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高效解题
高中数学知识最终还要应用于生活实际,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解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高效运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良好的数学成绩,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三)利用导图分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思维导图在课上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将知识进行分层,它可以很清楚地将知识难易程度进行体现。由此可以说,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上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结构方式对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要以三角函数为中心对知识点由简到难扩散,从右到左可以依次为三角函数的定义、符号和三角函数线、角制与弧度制、图像与性质、基本关系式子、诱导公式、和差与积的转化、和差倍角等等。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将这些内容分为不同的课时为学生进行单独的讲解。以角制与弧度制为例,教师又可以将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分层,它可以分为角制和弧度制,而角制就是将圆周进行360等分,其中一份对应的圆心角定义为1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图片辅助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弧制则是根据圆心角和弧长以及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引入的,当弧长等于半径时,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弧度,记为1rad。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分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结语
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是抽象、逻辑化的,而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地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改革。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将数学中的繁杂知识进行解构,并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明.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发现,2017(06):32.
[2]李鹏翔.“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