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为一门强调逻辑和应用的基础学科,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技能以后,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等教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进而使用数学知识来处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应用意识,并增强实践的能力,最后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研究
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往往存在紧密关联。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光是要求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具备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是国家基于当前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情况,对小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并形成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行为意识,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言十分必要。
加强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通常以讲授、灌输式为主,即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导,重视知识讲授,忽视能力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教育理论体系更为健全,因此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应用意识的培养打开了小学生面对数学与生活的新世界的大门,让其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下,对数学学科产生浓郁兴趣,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现状。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
研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情境中的信息和问题,思考材料中的“问题信息”和“条件信息”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7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我的网上书店上午接了279个订单,下午接了395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双11”网上购物的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潜能:“上午和下午一共接了多少个订单?”“下午比上午多接了多少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在众多问题中,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开展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材“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发起趣味教学活动: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会选定长方体或正方体开展手工活动。当学生展出成品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长方体中包含哪些图形?正方体呢?”在对图形进行观察之后,学生会给出结论:“长方体中一定包含长方形,可能包含正方形,但在正方体中一定只有正方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依靠个人的观察、实践积累数学知识,并对教学信息进行整理,搜集数学知识的速度大幅提升。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开放性、多元性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全新的方向入手,尝试应用数学知识。
紧密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提出相应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念,也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当学生学习面积相关内容后,他们在面积认识上会停留在教师授课的范围,只要超出该范围学生就会感到疑惑。如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家的居住面积,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引导,先让学生思考:“哪些条件会影响居住面积的大小?”然后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卧室。此时学生会注意房间的形状,并测量每个房间的边长,思考采取哪种测量与计算方法等。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积极发言,争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仅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牢固掌握了所学数学知识。把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在检验自己的所学,还能够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收获新的认识。学生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有大幅度地提升,同时他们的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创造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这部分内容后,恰逢学校进行花台的改建工作,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中来,鼓励他们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实际的测量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再加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加强烈。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和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应用意识和课堂内容互相促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全红. 垃圾分类中的数学畅游——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探究[J]. 新课程导学, 2021, 000(002):P.31-32,67.
[2] 孙雪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22(17).
[3] 翁加全.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 新教师,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