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策略简析
弭明喆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弭明喆,.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策略简析[J]. 农业学报,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106.
摘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农业的发展,但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却仍落后先进国家很大成都,尤其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垧,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我国农业普遍以农民为主,其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因此,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迫在眉睫,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106
基金资助:

前言:社会经济的腾飞,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转型,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农业亦不例外,在尝试着各种转型之路,但这些转型很多都以失败结束,使得农业生产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成为我国农业当前发展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差异

1.1 概念的差异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依赖土地而生存,农业就是不可替代的,但我国传统农业以小规模、粗放式的经营为主,是自然情况下产生的,初期是为了解决温饱,以家庭为单位。这种模式有其优势,那就是可以实现自己自足,而且对自己的土地更加负责。但这种种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各自经营,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纯手工的种植活动效率较低。

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农业运用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农业种植朝着集成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因此,现代农业是科技与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从自给自足而向商业化、专业化转变,到21世纪,种植已成为一种职业,而且解决了我国大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1.2 目标的差异

传统农业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家庭的人温饱,解决饮食问题,在粮食上可以实现自己自足,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解决了我国大部分人的温饱,确保了人们的粮食供给。现代农业的目标则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增长。

1.3 模式的差异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模式的差异,传统农业以小户生产为主,经营的人更多靠天吃饭,生产技术十分老旧,更新换代较慢,市场一变动,农民总是第一个被波及。现代农业则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提升效率与规模,使农业地位高速提升,成为很多人首选的职业,也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农业种植人来说,先进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收入,同时也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

2.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2.1 转型意识较差

由于我国的农业种植者仍然以农民为主,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程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现代化农业知识的认知不足,对农业转型中的机遇无法及时抓住,对其带来的商机也认识不清,这都制约了转型的进行。从农业转型的多年历程来看,农民的素养直接决定了转型的进程。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多半都是自有土地,传统的耕作方式延续千年,一时间改变难度较大。

2.2 现代农业技术脱离上产实践

从目前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来看,很多技术都起到了增产、增量、增收的目标,尤其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都称不上成功,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代化技术的人员都没离开过实验室,没有深入实践,所有的技术都是空谈。种植者坚持传统种植,科研技术人员深耕研究室,二者没有互相的认知,如何能实现转型?除了技术与实践的脱离外,还有就是宣传工作、推广力度、国家支持都不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影响转型的进程。

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有效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农业转型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其涉及较广,尤其是我国第一产业,难度较大,尤其是农民较多,地域范围较广,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又存在着技术与种植脱离的问题,很多因素制约其转型的进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3.1 农民素质是核心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科研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很多农民却对现代化的技术一窍不通,其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更别提专业教育。而从农业高校的就业调查情况来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员所占比例极低。对此,国家必须要重视农民教育,将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农民的整体水平,加大现代农业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实践指导,使其可以更好的掌握新型技术,使农民具备更加专业的种植水平,实现现代化的种植目标。

3.2 政府扶持是保障

在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无可替代,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农业转型,目标是将农业种植者从传统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成为新型农民,高素质农民,现代化农业。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扶持的力度,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条件,从财力到物质再到人才,从财力上给予保障,从物质上给予支持,从人才上给予力度,提升农民素质,使其深刻认识到新技术的优势,通过向农村输送人才等方式来加快农业转型的道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3.3 优化结构是方式

上文已经提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存在目标差异,现代农业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存在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传统农业则是为了满足人的温饱。二者的目标不同,种植方式自然也存在差异,现代农业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土地的情况合理种植,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减少资源浪费,切实改善农业种植水平,实现绿色种植的目标,切实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3.4 推动农业科技化进程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技术,加大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的力度,深化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确保不论是生物领域还是在高效智能领域,都要有一定的进展,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标准与不同的方式,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培育方式。同时要加大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与推广,使农民也可以利用网络来达到销售产品的目标,将电子商务引入到农村。现代农业推广必须要善于利用新的媒介,发挥其宣传作用,使农民走出农村,使农民的思想走出传统,实现与现代化的对接。

3.5 生态农业建设是目标

 生态农业就是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农业种植指导中必须要贯彻生态农业的思想,使其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意识,做好秸秆的利用工作,提升秸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3.6 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

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扩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在确保小而全的前提下,转变成大且专,使规模化与产业化及专业化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第一,要创建现代农业园,开展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其次要推动产业花经营,使企业成为种植主体,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达到转型的目标。

结束语: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农民、社会、政府需共同努力,农民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农业发展,政府给予最大保障,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实现农业的高速发展,实现经济的整体增长。

参考文献:

[1] 浅析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J]. 宁春宝.农业与技术,2018(10)

[2] 浅谈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要素[J]. 马玉芳.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

[3]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众筹转化的途径[J]. 聂书敏;李伟.现代商业,2019(2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