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减量增效在农业生产中的进路分析
陈润芝1 冯光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润芝1 冯光2,. 农药减量增效在农业生产中的进路分析[J]. 农业学报,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108.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农民受到小农经济思想的制约,不注重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办法,盲目施用大量农药和化肥,虽然能够达到除病驱虫、节省劳动力的效果,但导致农作物种植区域土壤理化能力削弱,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不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绿色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农药减量增效在农业生产中的进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农药减量增效;农业生产
DOI:10.12721/ccn.2023.157108
基金资助:

1农药减量增效的作用

1.1保证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型环保型农药与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是推动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动力,能够使农药精准地作用于农作物上,有效降低农药损耗量,提升农药的药效和利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国家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问题。在病虫害防治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同时,环保型农药应运而生。小麦和玉米是高产经济作物,在小麦和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人员已经研发出许多缓释剂和低用量型的环保型农药,可以在降低用量的前提下,与生物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相配合,提升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保障农业生产环保性[1]

1.2确保农药应用效果,构建农业环保安全体系

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发现,很多农业种植人员盲目加大农药用量,并未达到预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大规模加大农药用量不仅会导致农药成本提升,还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农药会随着介质进入土壤内,破坏土壤理化结构,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不利于植物根系吸收养分,这与我国农业生态环保发展要求不符。落实农药减量增效理念能够在减少农药用量的情况下,确保农药效果,满足我国农业生态发展的需求,为构建农业生态安全体系提供助力。

1.3提升病虫害防治的续航力,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在我国规模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农药喷洒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对策与现代农业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相矛盾。长久大量喷洒农药不仅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农药效果下降,还会破坏土壤结构,削弱土壤的营养性能,生产出农药残留量较高的不达标产品,为我国食品市场的安全发展埋下隐患。农药减量增效理念的落实能够在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科学选择和应用农药,促进农作物生长,降低大面积喷洒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目前,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主要是采用农药喷洒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与其他病虫害防治技术相互结合的手段,通过科学选择和应用农药,避免同一片农田中病虫害大规模暴发和扩散,对于提升我国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符合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

2农药减量增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农户对绿色农业认识不足

一些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加强调的是短期经济效益,以“见效快”为标准选择农药,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部分农户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对滥用农药的危害认识不足,采取不合理的手段防治病虫害,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此外,施药过程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施药方式也会降低药效,导致农药使用量增加。

2.2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成本高

要做好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和资金项目的支持,许多未享有项目资金支持的种植户还是以传统的种植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另一方面种植合作社以及专业化防治组织较少,新型植保机械应用率较低,这些都需要加大成本投入来推动发展。

2.3农作物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低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种植大户以及种植合作社中普及度较高,但在种植散户中作用发挥不理想,部分地区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且相关农业部门对此类散户也无抓手,这就造成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偏低、技术推广难度大的局面。

3对策建议

3.1加强宣传,使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

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过程中,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做好宣传,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考核,增强实践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推广队伍。同时通过“科技之冬”“农民田间夜校”等方式,大力宣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讲清滥用农药的危害;要通过田间现场会等方式培训农户科学安全用药知识,使农户真正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结合新媒体平台(微信、抖音、快手)多方面全方位开展宣传,提高农户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户心中落地生根。

3.2完善技术推广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

各地区应立足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种植合作社和专业防治组织引进新型植保机械,打造设备先进、技术成熟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提升当地统防统治、联防联控能力;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购植物源农药、杀虫灯、黄蓝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物资,建立集技术、机械化、绿色防控为一体的示范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3.3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当地植保部门要及时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调查工作,加快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推广,建立病虫监测点,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动态及趋势预测预报,使农户施药及时化、精准化,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目的。

3.4科学选择农药,确保农药应用的规范性

不同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农药的选择具有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农药产生的防治效果也存在差异。很多农药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无论是在种类还是成分方面都具有较大区别,影响了农药使用的间隔期。种植人员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了解农药的类型、用量以及应用间隔期,科学配比农药,控制农药浓度,按照规范流程喷洒农药,与植物保持安全距离。

病虫害暴发之前需要开展预防工作,在规定时间段喷洒相应的农药,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很多虫害幼虫阶段的治理难度较低,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灭杀幼虫虫卵。成虫期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对薄弱,需结合其他防治手段[2]。种植人员要根据虫害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农药,尽可能在幼虫时期大规模灭杀,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防治效果,确保我国农业发展的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

3.5加强技术培训

以病虫防治专业化组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强组织开展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植保机械科学维修及使用技术、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发明白纸、手机预报、微信指导等形式,普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全面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特点,熟悉掌握各种常见农药的科学配比,并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和科学配比,科学使用农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施撒农药剂量超标的情况,促进农药减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农药零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减量增效理念的宣传和落实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关键切入点。相关人员应通过加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宣传力度、注重高效植保机械设备的投入等措施,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金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究[J].种子科技,2022,40(18):4-6.

[2]莫贺昌.试论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以灵山县为例[J].种子科技,2022,40(14):97-99.

[3]王小玲,丁为军.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3):62-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