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区域农业是指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基础,以一定的土地资源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并将农业生产成果转化为农产品,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新观点和方法。
一、农业生产要素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在农业区域的投入决定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等。这些生产要素能够通过区域内的相互影响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农业区域内,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是指人在劳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受教育程度已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受教育水平较高者,其能力往往较强,可以利用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
二、市场机制
由于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本文把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市场机制引入到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模型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由于它具有“弱质性”,它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因此很难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生产是在区域内进行的,同时还受到自然条件、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必须建立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市场体系。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特点,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严重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内农户只能根据当地环境条件来生产农产品,造成农产品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增。
三、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改造已有技术,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
二是要通过加强对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是要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各种设备的引进与开发,提高生产效率。
四是要通过加强对传统技术的改造和更新,使之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五是要通过加强对新科技、新知识的研究与开发来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
六是要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七是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八是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顺利转移到城市。总之,要想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制度安排
在区域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安排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提高制度的供给能力,使农业经济发展得到有效保障。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区域内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二是由于政府在组织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两个方面都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要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发挥政府在组织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五、组织管理
在新经济地理学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生产要素包括了劳动、土地、资本等,这些要素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流动。因此,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要想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首先就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
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的含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的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因此,要想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就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次,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想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结语: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些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新方法,包括加强政府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引导、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文章认为,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学者来研究该领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毛睿琦.浅谈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3):476-476.
[2]罗士虎.全球化新时代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9,0(20):52-52.
[3]于尚坤,王成新,苗毅,王超.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42(4):26-33.
[4]宋歌.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驱动因素及趋势展望[J].未来与发展,2019,0(8):31-35.
[5]何雄浪.多要素流动、内生产业空间波动与经济地理新均衡——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的比较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4):44-55.
[6]林永民,赵金江,陈琳.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价值工程,2019,38(17):2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