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水平过程中重要的战略部署之一,无论是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对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也需要不断提出与之相关的经济管理策略,逐渐淘汰传统的,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要以农村地区现下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其具体的发展需求为核心,不断去调动农村当地的内在发展活力,从根本上推动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的要素
1.1人才要素
专业的人才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专业人才为追求更好地发展环境和更高的生活质量,他们大多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紧缺,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农村现有的农业专业知识缺乏,农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良性开展的要求。因此,必须留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本土农业专业人员,既能为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补充人才,又能进行人才储备,有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1.2人口要素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数量过多过少都会阻碍经济发展,只有在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相对平衡时,人口因素会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人口发展一直处于不科学、不合理的模式,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口增长不会考虑到经济。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农民观念没有得到转变,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匹配力度,还要转换农民观念。
1.3资本要素
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本,但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相对短缺。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本一般来自政府和乡镇集体,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和文件,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地方各级政府应该重视资本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和引导优质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经济发展领域。
1.4法治要素
农业经济十分重要,健全的法治制度能够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但是目前有些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还缺乏规范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这些短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法治条例,充分发挥法治要素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1要帮助健全经济管理体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有更加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这对于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重要的,可以有效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的各项决策都能够落实到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的一环。各级政府部门需要从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管理以及农业经营管理这三个方面去健全当地的经济管理体系。首先是农业生产管理方面,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去提升农村地区的管理水准,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及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来帮助寻找更适合农民生产种植的合理生产方向,从而帮助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再者,是农产品的加工管理,粗糙的加工方式下诞生的农产品是很难为农民带去比较高的收入的,只有更精细的加工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还需要持续加强对各种精加工技术以及设备,生产线路等的引入,要不断帮助农民群众可以获得更高的净收入。最后是经营管理方面,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初级的农业生产与加工,还必须要重视经济管理,要重视农业产业链的建设与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要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地区经济的显著发展与增长。
2.2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还必须要持续提升相应科技水准,而科技水准的提升则又需要从创新入手。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科技人才的培养,借助于多种扶持政策的优势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从而保障农业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最终推动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不断转化,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农业发展主力军,也促进农村地区科技水准的进一步提升。
2.3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道路设施等等。而在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带头研究与不同农业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并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产业分布等来完成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些已经建成的,但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则需要重新修缮,并组织专业的维护队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从而保障这些基础设施都能够真正投入到相应的农业生产中去。而除了水利设施、道路设施这些较为传统的基础设施之外,信息技术应用所需要的设备、线缆设施等也需要同步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流通顺畅,继而推动农村经济可以维持在一个理想化的发展状态。
2.4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乡村振兴战略下,在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有更专业的人才投入到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去,要有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去帮助加强相关建设,创新生产方式,提升产业效益。另一方面还需要有更多的青壮年劳力投入到农业建设中去,只有人力资源充足了,农业发展才会有更强劲的支撑力。基于上述观点,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有更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吸纳计划,借助于高校的力量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吸纳人才,不断强化农业建设队伍。
2.5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法律
现有农业经济管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体系,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健全与完善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上级部门所提出的政策能够有效落实,确保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来开展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打造高效率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着关键性的影响,是我国整体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部门一定要围绕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农村地区绿色生态建设,农民净收入提升等目标来进行持续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要借助于更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以及更高水准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优秀的人才队伍来帮助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越来越好。
结束语:
[1]杨红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J].山西农经,2022(18):70-72+112.
[2]史传峰.浅谈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36-37.
[3]张淑晓.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商业观察,2022(25):93-96.
[4]胥坤.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河北农业,2022(09):29-31.
[5]许碧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举措探索[J].山西农经,2022(09):63-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