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因此,有些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甚至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得物理课堂失去了生机和乐趣,导致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不感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实现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结合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建议,反思目前学科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以下,我仅对此展开详细分析。
1.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导,忽视核心素养体系中能力的培养
走进高中物理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时候物理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只见教师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在讲解物理知识点,学生们在座位上奋笔疾书,进行笔记的抄写,很少有学生们自主思考、建构模型、反思迁移的时间与机会。这种侧重于教师讲、忽视学生学,忽视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提升的物理教学导致学生们的学科兴趣下降,自主学习能力和各项学科核心素养未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导致学生素养水平处于5个水平中的低层次,这显然将严重制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以教材为唯一载体,忽视了生活中物理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可以观察到另外一种情况,即很多时候教师根据大纲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具体物理知识的讲授,但是却很少会有意识地去挖掘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资源,这就导致我们的物理教育很多时候局限于教材,有些实验和现象包括情境学生都没有经历过或亲自体验过,感觉比较陌生甚至有些高大上,不具备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甚至学生们感觉生活中又不会进行实践应用。在这一错误理念的引导下,学生们的物理学习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开展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关键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时,学生只有充分进行合作与交流,才能提高学习水平。物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又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养成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五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任务探究。教师可以设置这些问题:单人单手提起重物与双人双手提起重物有什么区别?力度变化是怎样的?然后下达任务给各小组。学生可以立即动手实践操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2.在高中物理模型建构过程中,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载体,通过物理模型与教师分析讲解的有机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与理论。例如:质点模型建构过程中,教材先引入新闻报道,“神舟”五号飞船,在指挥部的荧光屏上是一个点,而后又举了一个例子:乒乓球小而轻,但要考虑受力部位和受力方向对旋转的影响不能简化成一个点,引出质点的概念,完成科学抽象这一过程之后,是质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材列举了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上海航空港的航线图,家庭作业与活动题中有判断体操运动员是否可以看成质点的判断思考题,教材将新课改理念贯穿了进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种思路在教学中体现很多,例如:点电荷模型建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建立点电荷模型,教材从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出发,要求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再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库仑研究思路。如何克服定量研究的困难,发明库仑扭秤,在解决带电体之间距离的问题时,因为金属球的表面带电均匀的特点,库仑提出了“点电荷模型”的概念。建立点电荷不是库仑无意之间的设想,而是为了解决带电体之间距离问题而被激发建立科学模型的设想,是科学探究与创新过程中因需求而产生的。让学生跟着物理学家探索物理,创造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目标,是通过物理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思路。
3.关注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素养提升贯穿于教学始终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这一客观规律早已被大量的教育实践所证明。为此,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高中物理教师有必要且必须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创设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或适当合作的学习与探究,形成观念的冲突与重新认识,让学生们经历问题解决中获得的素养的形成,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切实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同时逐渐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获得学科素养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学习型的、发展着的社会。既锻炼与发展了学生们的素养,又巩固与深化了学生们的认知,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显然是得到了充分保障的。
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核心素养的形成更要教师整合学生身边最熟悉的资源,让学生将课本所学和生活相联系;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素养,立德树人的要求更是强调全面的素养形成与提升。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总是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的问题,本文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也面对这些问题找到了有效应对的方式与方法。在核心素养的体系下我们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指导,在日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我将进一步积极发现,认真探索,总结问题,寻找对策,以让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高效、优质,学生也能由此获得物理知识及素养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慧.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v.15(01):113.
[2]董学伟. 厘清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7):153-154.
[3]曾 斌. 例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物理通报, 2018, 37(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