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高中数学知识,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深度化的高考数学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本文从建立数学基础知识框架,提高做题效率、发散学生思维,有效实施复习计划、促进学生系统思维的养成,增强知识框架的有效性以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增强复习过程的科学性等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思维导图在高考数学复习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建立数学基础知识框架,提高做题效率
复习高考数学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首先建立起数学基础知识的框架,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不断将这个知识框架补充完整,从而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记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以分数论英雄”的评判标准,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在面对不熟悉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促使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新的数学问题时,能够很好地将相关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并想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复习《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时,学生首先要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有所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其他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组合记忆。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圆柱体、圆锥体等空间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将相关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补充完整,构成一张系统的、便于记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各种空间几何体的计算公式形成系统的记忆,以便学生在计算不同的几何体时,能够很快的调取对应的记忆,采用对应的公式解决问题,提高做题效率,促进数学成绩的提升。
二、发散学生思维,有效实施复习计划
在学生有限的高考复习时间里,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给学生规划完备的复习计划,促进提高学生复习数学的效率。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流程思维,使得学生可以有效实施复习计划。
例如,在复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利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层层推进,给学生拓展其他的计算方法,如错位相减和倒序相加法等,帮助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利用思维导图规划学生的复习计划,可以增强学生复习过程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促进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成效。
三、促进学生系统思维的养成,增强知识框架的有效性
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高考数学复习,能够使原本单一的文字信息变得更加有条理、系统化,促进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利用导图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系统化记忆,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其次,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也能更好地调取记忆中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效率。这种图示化的表现方式,可以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不等式》这一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相关性质和计算方式,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化学生对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对基本的数列、方程、函数以及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有所把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实际应用在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上,以强化对学生系统逻辑思维的培养。
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增强复习过程的科学性
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梳理和归纳,其独有的系统性特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框架内容的补充,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知识框架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化高考数学复习过程的科学性。学习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基于对基础公式和方法的充分理解,处理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解决问题效率的重要因素。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总结,用图形化的方式区分重难点知识内容,将原本单一的文字信息以更为直观的、凝练的图示化方式表现出来,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探索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高考数学知识,给学生创设系统的、完备的数学复习体系和复习环境,促进提升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明月.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高考复习中的应用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03):35-37.
[2]周婷.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高考复习中的有效应用[J].高考,2022(2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