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互联网时代对小学数学课堂最大的影响,就是引入了信息技术,把多样化的教学和有趣的教学结合起来,把创造性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建立起一套适合学生内在需要的教学系统。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共享平台,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数学课程课例资源,而且包含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国家教育发展政策解读等资源,这些资源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根据自身教学需要,从网上搜集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教育资源才能和课堂教学相匹配,才能使教育资源真正发挥其价值。正确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扩大学习的范围,获取更多的学习素材。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越来越有帮助。
一、基于信息技术打造趣味课堂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性,可将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新颖的画面,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有趣的图像,同时还可以通过新颖的内容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可以进行视听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突出趣味化课堂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与乘法相关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录像功能,将枯燥的课堂转化为生动的卡通世界,向学生展示出两个美丽的城堡,两个城堡里面分别有9只小猫、6只小兔。随着场景的变化,学生们也渐渐融入了教室之中。接下来,老师就可围绕着这幅画进行互动,首先问:“每个城堡里,有多少只小兔,多少只小猫?”同学仔细数了一下,回答:“这两座城堡里面的动物都一样,都是9只小猫,6只小兔。”
画面一转,孩子们看到第二座城堡的小动物开始“串门”,最终,所有的动物都进入了第一座城堡。老师可以问:“既然第二座城堡中没有任何动物,那么第一座城堡中一共有几只动物?”小学生一下子就被其所吸引,聚精会神地进行运算,于是很快就得出答案:“小猫18只,小兔12只。”接下来,让学生说出运算的过程,有些小学生是按加法进行运算,有些小学生则用乘法进行计算,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乘法的原理有更深的了解。在动画片的吸引下,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计算当中,享受到一种愉快的经历,帮助同学们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基于信息技术实现生活化教育
现实生活与学生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学生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就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并最终将其用于实际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资源,向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离开教材,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以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数学问题,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如,在对加减法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增加课堂学习的活跃性和趣味性,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物品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地进行价格的计算。在运算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反应、运算等方面的训练,为以后的运算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通过动画进行呈现:小明母亲周末在网上购物平台上买了一件家电,花了671块钱,次日却发现货品已经打折了123块钱,因为货品还在保修期,所以小明母亲向商城客服提出退货的要求,请大家算一算,如果小明母亲退货,那么这件家电应该能卖出多少钱?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671-123”的计算,老师请一名同学站在黑板上,做一道题,其余同学一起做一道题,在做完这道题后,大家一起分析,找出在做减法的时候,容易出错的地方,最后,总结出一万以内的减法,首先要对着同一个数字,然后从一个数字开始,不管哪个数字的数字不够,都要从前面的数字减去一个数字,变成十个数字,然后再减。
通过现实的生活问题作为例子对数学进行渗透,可让学生们可以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的数学思维更加敏捷。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应该按照这样的教学思想,来优化他们的作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老师们用“帮帮帮”这个题目来指导他们,让他们去计算家里的电费、水费、网费,让他们把作业融入到生活中去,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三、基于信息技术培育问题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建立一个有声、有色的三维课堂,再进一步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这对他们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认识图形的相关教学中,就小学生的特点来看,虽然他们在学习基础和能力方面比较缺乏,但他们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非常活跃的思维,这对于图形学习无疑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儿童设计一个充满活力与乐趣的绘图课堂。首先,给学生们播放各类名胜建筑,有神秘的城堡、有漂亮的凉亭,也有小学生们最爱看的摩天轮,这些都是老师们的重点,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同学们在欣赏这座古堡时,都有自己的疑问:“这座古堡看上去好复杂啊,它属于哪一种形态?”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回答,同时也会针对教材中的材料提问。例如“小朋友们,这个摩天轮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圆形!”。接着又拓展补充:“那大家可以观察到摩天轮的底部是什么样子的吗?”在此时将三角形带进了课堂。在展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与各种信息资源相结合,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充,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各类信息化手段作为新兴的现代化教育辅助手段,其可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精确性与互动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此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秦南海,程新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8):38-40.
[2]江琳.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8):56-58.
[3]戴厚祥,朱涛.基于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路径探寻[J].数学教学通讯,2023(1):3-7+26.
[4]庞敬文,刘东波,卜凡丽,唐烨伟,周东岱.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