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槐花粉改善皮肤衰老功效人群试验研究
李慧灵 彭家伟 谭景航 周金林
广东金骏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复制成功

摘要:

槐花富含黄酮类物质,如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等,具有延缓细胞衰老,改善代谢的潜力。本研究通过为期56天的人群试验,系统评估了槐花对皮肤健康的多维度改善作用。实验组(n=16)每日摄入槐花固体饮料,对照组(n=16)服用安慰剂。结果显示:皮肤屏障功能:实验组角质层含水量在D56较基线显著提升(p<0.001),表皮层厚度增加57.85%p<0.001);抗衰老效果:D56时眼角皮肤弹性R2值提升(p<0.001),紧致度F4值下降28.70%p<0.001),鱼尾纹面积减少17.32%p<0.001);肤质改善:皮肤粗糙度降低44.20%p<0.001),ITA°值显著升高(p<0.001),肤色亮度提升;研究表明,槐花可显著改善皮肤水合状态、弹性、紧致度及光老化表征,为口服美容领域提供了新型天然解决方案

关键词: 槐花口服皮肤衰老人群测试
DOI:
基金资助:

前沿:

皮肤老化是紫外线、氧化应激及自然衰老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屏障功能下降、弹性丧失及皱纹形成。尽管外用护肤品(如视黄醇、透明质酸)广泛应用,但其作用局限于表皮且存在刺激性风险。近年来,口服美容因能系统性调节皮肤微环境而备受关注。槐花是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被收录到中国药典和药食同源目录,中医认为槐花性味凉苦,入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以及槐花多糖等有效成分[1-4]。具有抗氧化[5-6]、抗炎[7-8]及促胶原合成[9-10]的潜在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槐花的活性成分能够改善微循环,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11-12]。然而,目前对于槐花口服对皮肤健康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首次以槐花粉为载体,通过多维度皮肤生理参数检测,探讨其改善皮肤屏障、弹性及光老化的综合功效,为天然成分的口服美容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 :槐花粉固体饮料广东金骏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配料表:抗性糊精,赤鲜糖醇,槐花粉,食用香精,罗汉果甜苷,每袋含槐花粉0.6 g 。安慰剂产品:果味粉固体饮料 广东金骏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配料表:抗性糊精,赤鲜糖醇,食用香精,罗汉果甜苷,安慰剂组和测试组样品的差别是有无添加槐花粉,其外观、色泽、气味、用法一致,使不能区分,10 g/袋,两种产品食用频率为每日1次,连续使用56 d。产品使用方法:取一袋固体饮料倒入杯中,加入 100 ml-200 ml 温开水 (50 ℃ - 80 ℃)冲调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1.1.2槐花粉提取工艺及含量检测

槐花粉的提取工艺为槐花打粉60目,按质量比1:20,加入20倍自来水,85℃加热30min,降温至50℃,加入食品级柠檬酸和磷酸氢二钠调节pH至5.0,加入0.1%的纤维素酶。将体系在50℃下酶提取4 h,分离提取液后,喷雾干燥,得到槐花粉备用并测槐花粉中总黄酮以及异槲皮素和槲皮的含量。按照《保健食品理化及卫生指标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第二法测定槐花粉的总黄酮含量。按照以下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花固体饮料中的异槲皮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液相方法:色谱柱:内径4.6 mm,长250 mm;载体:C18  5μm;流动相:乙腈:0.5 %冰醋酸溶液=27:73;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51 nm;进样量:10 uL。分别以异槲皮素和槲皮素为对照品,检测槐花粉中异槲皮素和槲皮素的含量。

1.2 试验方案

1.2.1 入组标准: 

1)年龄在 30 岁〜60 岁者; 2) 两侧眼角有细纹或皱纹,符合《人体皮肤衰老评价标准》鱼尾纹 9 级评分图示中皱纹等级 1~8, 且左、右外眼角皱纹等级相同者; 3)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脑、心、肝、肺、肾、血液疾患,无长期服药史,志愿受试保证配 合的人群; 4) 可阅读中文,并能够准确理解试验过程,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了试验研究知情同意书; 5) 试验期间不使用任何对结果有影响的其他药物和保健品; 6)能配合和参与试验研究的回访时间,并及时反映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药物的任何变化,不良反应症状,能够遵守研究要求以及时间安排者。

1.2.2排除标准:

1)目前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对保健食品过敏者; 2)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3) 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 4)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食用受试样品,无法判定功效或资料不全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5)其他临床评估认为不适合参加试验者。

1.2.3 退出标准: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有妊娠、出现不良反应、无故失访或违反研究方案(如使用其他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化妆品或药物)以及其它特殊原因的情况,研究者将终止其继续参加本项研究。

1.2.4 试验方法设计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健康受试者随机分组。样品组和对照组都在试验期间只使用指定的皮肤护理产品以及不使用任何对结果有影响的化妆品、药品和保健品,另外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样品组食用样品频率为每日1次,连续使用56 d。

1.2.5测试环境:

整个测试过程测试环境条件控制在温度20~22 ℃,湿度40%~60%。

1.png

1.2.7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品T检验或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个 参数的基线值和回访数值以及组间各个功效维度的改变值进行差异性分析。检验水平α=0.05。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采用“n.s.”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用“*”、“**”、“***”进行标注。

1.3 受试者信息

受试测试者及对照组均筛选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依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招募的受试者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受试者信息

                   Table 2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1.png

2 结果与分析

2.1 槐花固体饮料中总黄酮、异槲皮素、槲皮素的测试结果

根据1.1.2中的测试方法,检测槐花固体饮料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5%,液相色谱法检测每条(10克)槐花固体饮料中含异槲皮素60 mg,槲皮素0.3 mg。

2.2 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分析

1.png

图1皮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1 Changes in skin moisture content over time

从图1可看出,实验组组内比较,经方差分析,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D28 和 D56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照组组内比较,与基准值(D0)相比,经方差分析,在 D14、 D28和 D56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 D0 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D14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D28和D56时,实验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相比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结果说明实验组服用了含槐花的固体饮料后,皮肤的角质层的含水量有显著性增加,具有提高皮肤水分增加皮肤水润的作用。

2.3 皮肤表皮层厚度分析

1.png

图2 皮肤表皮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2 Changes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epidermis of the skin over time

从图2可看出,实验组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皮肤表皮层厚度值分别上升了 21.30%、24.82% 和 57.85%。经方差分析在 D14 和 D28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表皮层厚度值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D56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表皮层厚度值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照组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皮肤表皮层厚度值分别下降了 10.99%、0.96% 和 9.10%。经方差分析,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表皮层厚度值与 D0 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肤表皮层厚度值,D1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D28和D56两个时间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皮肤表皮层厚度值由 Ultrascan UC22 测得,其数值越大,则说明表皮层厚度越厚。实验组服用含槐花的固体饮料后皮肤表皮层的厚度有显著性增加,说明槐花具有促进皮肤的生长和修复的作用。

2.4眼角皮肤弹性R2值分析

从图3可看出,实验组组内比较,经方差分析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 D14 回访时间点的眼角皮肤弹性 R2值与 D0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28 和 D56 回访时间点的眼角皮肤弹性R2值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照组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眼角皮肤弹性 R2 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眼角皮肤弹性 R2 值,D14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D28和D5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眼角皮肤弹性 R2 值由 Cutometer dual MPA580 测得,其数值越大,则皮肤弹性越好。从结果来看,槐花具有显著增加皮肤弹性的作用,在口服美容上具有很好的作用。

1.png

图3 眼角皮肤弹性R2值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3 Changes in the R2 value of skin elasticity at the corner of the eye over time

2.5眼角皮肤紧致度F4值分析

1.png

图4皮肤紧致度 F4值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4 Changes in the F4 value of skin firmness over time

从图4可看出,实验组组内比较,经方差分析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眼角皮肤紧致度 F4 值分析下降了 6.17%、 18.21%和 28.70%。经方差分析,在 D14 回访时间点的眼角皮肤紧致度 F4 值与 D0 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28 和 D56 回访时间点的眼角皮肤紧致度 F4 值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照组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时,眼角皮肤紧致度 F4 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眼角皮肤紧致度 F4在D14回访时间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28和D5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眼角皮肤紧致度 F4 值由 Cutometer dual MPA580 测得,其数值越小,则皮肤越紧致。经服含槐花的固体饮料,实验组人员皮肤的紧致度F4显著下降,说明槐花具有显著的抗皱作用。

2.6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测试分析

1.png

图5 眼角鱼尾纹面积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5 Changes in the area of crow's feet at the corners of the eyes over time

1.png

图6受试者眼角鱼尾文面积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6  Changes in the area of the caudine at the corners of the subjects' eyes over time

从图5可看出,实验组组内比较,与基准值(D0)相比,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分别下降了 8.49%、11.31%和 17.32%。经方差分析,在 D14 和 D28 回访时间点的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D56 回访时间点的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照组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 和 D28 回访时,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分别下降了 2.99%和 0.21%, D56 回访时,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上升了 0.05%。经方差分析,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间点的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与 D0 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14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28时间回访点的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56时间回访点的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由 VISIA 拍摄标准图像,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7.0)分析受试者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越小,则说明鱼尾纹越少。结合图6可以说明,服用含槐花固体饮料的实验组人员,眼角鱼尾纹面积不断减少,说明槐花具有减少眼角鱼尾纹作用。

2.7 眼部皱纹数量测试结果分析

1.png

图7 眼部皱纹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7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eye wrinkles over time

1.png

图8 受试者使用产品前后眼下皱纹三维彩图

Figure 8 Three-dimensional color images of the wrinkles under the eyes of the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using the product 备注:(蓝色代表皱纹)

从图7可看出,实验组组内比较,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眼角鱼尾纹面积占比值分别下降了 6.52%、 8.72%和 21.34%。经方差分析,眼部皱纹数量,在 D14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28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56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眼部皱纹数量分别下降了 11.78%、9.38% 和 5.55%。经方差分析,在 D1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28 和 D56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14、D28和D56眼部皱纹数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眼部皱纹数量由 VISIA 拍摄标准图像,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7.0)分析受试部位眼部皱纹数量。眼部皱纹数量值越大,则说明皱纹越多。实验组服用含槐花的固体饮料后眼部皱纹数量显著减少,结合图8,可以看出,槐花具有减少眼部皱纹数量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皱作用。

2.8 皮肤粗糙度分析

1.png

图9 皮肤粗糙度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9 Changes in skin roughness over time

从图9可看出,实验组组内比较,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皮肤粗糙度分别上升了 11.59%、28.57%和 44.20%。经方差分析,在 D14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粗糙度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D28 和 D56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粗糙度与 D0 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照组与基准值(D0)相比,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皮肤粗糙度分别下降了 8.10%、4.45%和7.49%。经方差分析,在 D14、D28、D28 回访时间点的皮肤粗糙度与 D0 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56皮肤粗糙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皮肤粗糙度由 VisioScan ® VC20Plus 测得,其数值越小,则皮肤越粗糙,实验组人员皮肤粗糙度随着服用时间的推进,皮肤粗糙度显著改善。说明槐花具有改善皮肤粗糙度的作用。

2.9  ITA°值测试分析

从图10可看出,实验组组内比较,与基准值(D0)相比经方差分析ITA°值在 D2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和 D56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对照组与基准值(D0)相比,经方差分析在 D14、D28 和 D56 回访时,ITA°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14不存在显著性差异、D28存在显著性差异<0.01)和D5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皮肤 ITA°值由 Colorimeter CL400 测得,ITA°值越大,则皮肤肤色越浅。经服槐花固体饮料的实验组人员皮肤的 ITA°值不断升高,说明皮肤肤色越来越浅,说明槐花具有显著的增加皮肤亮度,美白皮肤的作用。

1.png

图 10 ITA值随时间的变化

Figure 10 Changes of ITA values over time

3 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为期56天的人群试验,系统评估了口服含槐花的固体饮料对皮肤健康的多维度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槐花固体饮料能够显著提升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加表皮层厚度,提升皮肤弹性,降低皮肤紧致度,减少鱼尾纹面积和眼部皱纹数量,改善皮肤粗糙度,并提升皮肤亮度。槐花改善皮肤状态的机制主要是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物质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等,有研究表明异槲皮素,槲皮素能够激活SIRT1和SIRT6长寿基因,SIRT1基因能够调控细胞的能量,延缓细胞衰老,抵御外界应激,改善代谢。SIRT6基因能够调控DNA修复,维护端粒,控制炎症反应,表明槲皮素可以内源性的抵抗衰老[13-14]。 Shi等人研究槐花的黄酮成分异槲皮素对高脂高糖小鼠的体重,以及肠道菌群的的影响,研究发现,异槲皮素可以降低高脂高糖模型的体重,提升小鼠肠道里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乳酸菌(Lactobacillus),阿克曼菌(Akkermansia)[15]等的丰度。众所周知,阿克曼菌(Akkermansia)具有调解肠道屏障,调解代谢,调解免疫,延缓衰老的作用[16-18],是下一代益生菌的明星菌。异槲皮素通过调解肠道有有益菌特别是阿克曼菌(Akkermansia)的丰度,提升了身体的代谢能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油脂分泌,水分保持等功能,进而影响皮肤的外观,通过调解肠道菌群,异槲皮素可能有助于改善皮肤的质地和色泽。达到口服美容的目的。Lee等人研究发现槲皮素可以直接靶向JAK2和PKCδ抑制紫外线诱导皮肤光老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从而阻断胶原蛋白降解[19],Jeong 等人对发酵的洋葱提取物进行研究,其主要活性物质为异槲皮素和槲皮素,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促进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抑制透明质酸的分解,保持皮肤的水分[20]。Ahn 等人研究表明槲皮素能够通过激活AMPK途径起到抗肥胖的作用,而AMPK的核心功能与衰老关联,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能量代谢调控器,通过感知细胞能量状态(如ATP/AMP比例变化)激活,抑制能量消耗途径(如脂肪合成),并促进能量产生途径(如脂肪酸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研究发现,AMPK的活性随衰老逐渐下降,导致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增加,而激活AMPK可延缓衰老相关变化[21-22]。本文的研究结果与众多关于槐花中的功效成分槲皮素,异槲皮素等黄酮物质的研究结果相符。这些发现为槐花在口服美容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表明槐花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衰老效果的天然成分,槐花有望成为未来口服美容产品的重要原料。

参考文献:

[1] Yu P T, Jie H, WangJ H, el at 2015 A new Coumaronochromone from Sophora japonica.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4:268-9

[2] 钱文文等. "槐花的营养保健功能及食品开发前景." 农产品加工:下 9(2016):3.

[3] 赵庆友. 泰山槐花多糖的提取及对鸡兔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Diss. 山东农业大学, 2012.

[4] Ji, Y B ,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Component Content of Sophora japonica." Iop Conference 100(2017):012049-.

[5] Wang LH, Duan YF, Ma YL, Ding HJ, Li EC: Studies on extraction and  antioxidant fun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sophora japonica. J Northwest A & F (Nat Sci Ed) 2008, 36(8):213-218, [In Chinese].

[6] López-Revuelta A, Sánchez-Gallego JI, Hernández-Hernández A, Sánchez Yagüe J, Marcial Llanillo M: Membrane cholesterol contents influenc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quercetin and rutin in erythrocytes damages by oxidative stress. Chem Biol Interact 2006, 161:79-91.

[7] Lao CJ, Lin JG, Kuo JS, Lee Chao PD, Cheng CY, Tang NY, Hsieh CL: Microglia, apoptosis and interleukin-1b expression in the effect of Sophora Japonica L. on cerebral infarct induc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Am J Chin Med (Gard City NY) 2005, 33(3):425-438.

[8] Koda T, Kuroda Y, Iami H: Rutin supplementation in the diet ha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oxicant-induced hippocampal injury by suppression of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Cell Mol Neurobiol 2009, 29:523-531.

[9] Tanaka, Hiroshi , et al. "Involvement of a 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O1a, in UV-Induced Changes of Collagen Metabolism."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Symposium Proceedings 14. 1(2009):60-62.

[10] Xu, J., Li, Y., Yang, X. et al. Quercetin inhibited LPS-induced cytokine storm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AKT1-FoxO1 and Keap1-Nrf2 signaling pathway in macrophages. Sci Rep 14, 20913 (2024).

[11] Wu H, Lan C, Chen Y: Study development of sophora japonica.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2006, 13(6):1-5, [In  Chinese].

[12] Ishida H, Umino T, Tsuji K, Kosuge T: Studies on antihemorrhagic substances in herbs classified as hemostatics in Chinese medicine. VI. On the antihemorrhagic principle in Sophora japonica L. Chem Pharm Bull (Tokyo) 1987, 35(2):857-60.

[13] Cui Z, Zhao X, et 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quercetin in aging-related diseases: SIRT1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ront Immunol. 2022 Jul 22;13:943321.

[14] You W, Zheng W, Weiss S, Chua KF, Steegborn C.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of Sirtuin 6 by quercetin and its derivatives. Sci Rep. 2019 Dec 16;9(1):19176

[15] Shi Z , Zhang C , Lei H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melioration Effects of Quercetin and Its Glycoside Derivatives on NAFLD in Mice by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Metabolism[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2.DOI:10.1021/acs.jafc.2c06212.

[16] BIAN X, WU W, YANG L, et al. Administration o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meliorates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 [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9, 10: 2259.

[17] Plovier H,Everard A,Druart C,et al. A purified membrane protein from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or the pasteurized bacterium improves metabolism in obese and diabetic mice[J]. Nature Medicine,2017,23( 1) : 107-113.

[18] OU Z, DENG L, LU Z,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on cognitive deficits and amyloid patholog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J]. Nutrition & diabetes, 2020, 10(1): 12.

[19] Shin, Lee, Hong, et al. Quercetin Directly Targets JAK2 and PKCδ and Prevents UV-Induced Photoaging in Human Sk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9, 20(21):5262-.

[20] Jeong E J , Jegal J , Jung Y S , et al. Fermented Onions Extract Inhibits Tyrosinase and Collagenase-1 Activities as a Potential New Anti–Photoaging Agent:[J].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2017(7).

[21] Salminen A , Kaarniranta K .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controls the aging process via an integrated signaling network[J].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2012, 11(2):0-241.

[22 ] Ahn J , Lee H , Kim S ,et al.The anti-obesity effect of quercetin is mediated by the AMPK 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s[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8, 373(4):545-549.DOI:10.1016/j.bbrc.2008.06.07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