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特点正在改变,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融合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当前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下,探索和探索出一条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理念的今天,农村的旅游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农村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越是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越是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因此,本论文从当前的乡村旅游管理和休闲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运作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能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意义
1.1.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农村的观光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周围的村民们将人均可达数百人乃至数千人的休闲农场当作了市场,来种植各类蔬菜和果树。一些较大的休闲农场,还修建了与之相匹配的蔬菜基地等,以此来便利和引诱游客去采摘果蔬,并进行农耕生产,这都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2.带动当地民风改善
大部分的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公司在初期发展阶段,都是修建、整修、硬化农村公路,有些还进行了渠道改建等配套设施。农场和旅游景点可以作为村民的一个娱乐场所,还可以通过建立体育设施来充实村民的文化活动和闲暇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素质。
2.乡村旅游管理与休闲农业经营现状分析
2.1.农业开发失衡,集中开发未落实到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和旅游的深度结合,大量的农业示范点正在建设中。但是,总体来说,当前各个区域的发展并不平衡,一些区域的农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了一种崭新的面貌,与此同时,一些区域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用地利用率较低,没有将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大规模的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农村旅游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制约着二者的协调发展。
2.2.宣传带动作用非常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一方面,当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多采用“地方文化旅游食品节”“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来进行,只是片面地解读了地方文化,所以对于周围村庄的推广和带动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其影响力也不大,这对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是不利的另外,当前我国发展的旅游产品,更多的是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加销售来获得收益,而没有把地方文化的精华作为特殊的设计要素加入设计的商品中,这已经成为一种阻碍文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
3.1.个体农庄模式
该模式是由大型的农民个体经营的持续发展而成,农民个体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产品进行改建,并在这些产品中加入相应的旅游项目,由此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旅游景点,并以旅游业的个体工商户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可以把这个景点的旅游服务与接待工作做好。在个体农场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吸纳周围的闲散劳动力,同时将手工制作、表演等形式与服务行业融合,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方式。
3.2.田园综合体模式
该综合体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它打破了过去乡村发展创新的束缚,是一种将农村资产进行综合化发展,将田园社区、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思路,并且将其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一模式与乡村供给侧结构发展和变革的潮流相吻合,使得目前的乡村、城镇在目前的社会中,通过乡村产权制度的改革,继续朝着新型的现代转型,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不断增收的收益则可以借鉴当地众多的人文、旅游业等资源,从而形成特殊的观光模式。
3.3.共享农庄模式
该模式根据城镇居民的需求,将闲置的乡村住宅改造成房屋、庭院和土地独立的形态,并以网络租赁的方式让市民在这里享有各种休闲、休闲的休闲方式。这一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和发展的现实情况,在不对乡村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任何影响的前提下,让农民们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开展创业,并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这一模式主张在统一规划下,对农业经济进行创新小规模的发展,这样一种适合于当地的模式,可以防止过度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损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科技导入,使城乡交流逐步融为一体。
3.4.农户模式
对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大部分农民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压力,他们可能会因为抗拒和排斥而拒绝与公司合作,从而使公司的运营不能从农民那里获得他们有限的资本和土地,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而陷入困境。而创业者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成功发展,给农户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通过它,农民也可以学习到有关旅游项目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初级阶段。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最原汁原味的农村文化,而且投入和接待量很小,游客可以在不花太多钱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风俗。而这一模式具有快速、有效的优点,因为受资金、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更多地关注于迎合和揣摩旅游者的心理,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5.公司+社区+农户模式
公司与地方社会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公司不是与农民进行直接的协作,而是要对参与旅游发展的农民进行训练,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管理,以保证他们的行为,保证他们的各种权益,保证他们的服务。这种方式通过与社区进行直接的协作,便于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解决了因收益分配而引起的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冲突,而社会也可以对公司进行一定的监管,确保乡村旅游的正常、正常发展。
3.6.自然景观模式
自然景观模式是指将当地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当作一个景点,主要是把自然特有的特点展现出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精神和精神上的压力也日益增加,为了减轻自身的负担,自然风景型的旅游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已经开始被很多人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消遣,因此,自然风景型景区的扩建也变得日益重要,但在现实的改建和发展中,景区并不一定要盲目地去追求大范围的发展,而可以将其与休闲、娱乐等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在享受到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方便、完备、丰富的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述各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管理模式的介绍,充分展示了农事生产、乡土文化、自然休闲和农村风景等休闲农业的基本特征,并改善了一般休闲农业所面临的吸引力不够、开发深度不足、人工景观简陋等不足之处,尤其是一些休闲农业园区所采用的都市公园主题是简化开发的思想。通过创新和变革这两种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了农业资源的潜能,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进而促进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探讨[J].度假旅游,2019,(04):142+148.
[2]詹艳.乡村旅游管理与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4):156-157.
[3]李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探讨[J].现代园艺,2018,(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