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1.凯乐科技公司简介
湖北凯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一九九三年,简称凯乐科技。2000年7月,凯乐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注册资本99488.6万元,股票代码为600260。凯乐技术是目前中国领先的一个专注于大通信产业闭环以及互联网领域的高新技术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光纤、电缆、大数据线缆、射频同轴电缆、自主可控的运算平台、智能指控终端、光伏元器件以及光伏发电网络产品的开发、制造和营销。2021年,凯乐科技因“专网通信”业务被执行“ST”。2023年2月8日,凯乐科技发布公告表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将暂停股票挂牌。
2.案例回顾
自从凯乐科技2015年正式进军专网通信行业后,专网通信业务营收利润的快速增长曾一度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力。然而,凯乐科技自进军专网通信行业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一直密切关注着该公司专网通信相关业务是否真实等问题,并先后对其二零一七年年报、二零一九年年报和二零二二年半年报发出问询函,详细检查其相关财务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以及上下游关联关系等问题。
2021年8月,由于公司专网通信业务已经暂停且预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凯乐科技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股票将从8月17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凯乐科技”变更为“ST凯乐”,凯乐科技也成了首家受“专网通信”业务波及而被ST的公司。
2022年2月,凯乐科技被申请破产重整。但凯乐科技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却又在其公司于2022年4月发行新股的补充更正情况公告书摘要中再次澄清公告称,经上海证券交易所董事会审计认定提交的截止未上报最新一年度公司财务报表期末的本公司净资产全部确认为负值,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或将会对其公司《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表》会计事务所已出具五年来有效的财务专项验资审计的验证评估报告或将会无法及时公正出具表示的核查验证意见,因此凯乐科技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5月,因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嫌疑,中国证监会决定对该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022年12月2日,凯乐科技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相关文件及《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批复。经事后进一步追溯查证,凯乐科技集团已查明在其公告2016年起至公告预计披露2020年末截止报告期间,累计共实现或者虚增的公司营业总收入金额为人民币512.25亿元,虚增年度平均营业成本443.52亿元,累计共实现或者虚增的公司利润总额59.36亿元。因股价触及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上市规则等其他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相关市场操作管理规则,凯乐科技将可能会遭受强制退市。2023年2月8日,上交所决定终止凯乐科技公司股票上市。
二、凯乐科技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1.虚增营业收入
根据告知书,凯乐科技是在2016年至2020年与隋田力合作开展的“专网通信”业务,但是在合作期间,公司的专网通信绝大部分时间点都是虚假业务,只有在2016年存在少量真正的专网通信业务。根据告知书,凯乐科技仅仅按照合同规定伪造专网通信业务单据,实际上并没有与之相关的生产和物流等信息,以此来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虚增营业收入方面,凯乐科技在2016年至2020年,分别虚增收入41.26亿元、110.98亿元、146.38亿元、136.17亿元、77.46亿元,合计约512.25亿元,占各期披露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8.99%、73.31%、86.32%、85.85%、91.13%。经过测算,凯乐科技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实际经营业务收入分别只有42.95亿元、40.4亿元、23.2亿元、22.43亿元、7.54亿元,合计136.52亿元,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越来越差。
2.虚增营业成本
凯乐科技2016年和2017年分别虚增年度平均营业成本39.49亿元、101.77亿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凯乐科技分别虚增年度平均营业成本126.70亿元、114.68亿元、60.88亿元,其中分别虚增研发费用3.37亿元、3.93亿元、2.07亿元。
3.虚增利润
虚增利润方面,凯乐科技2016年至2020年虚增的利润分别为1.77亿元、9.21亿元、16.31亿元、17.56亿元、14.51亿元,合计约59.36亿元,占各期披露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4.97%、99.99%、144.84%、183.71%、247.45%;实际上,凯乐科技在2016年实现盈利0.95亿元,次年盈亏保持平衡,接下来的三年则是连续亏损,且逐年加剧,分别为5.05亿元、8亿元、8.65亿元,合计亏损21.7亿元。根据告知书,凯乐科技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小于零。
表1 2016-2020年凯乐科技虚增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2021年,凯乐科技为了挽救巨额账面应收账款收不回来的局面,该公司当年累计计提资产减值76亿,最终导致公司亏损84.75亿,但凯乐科技把亏损原因认定为整个专网通信行业暴雷导致该公司整个专网通信业务终止。
三、凯乐科技财务造假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
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更好的发展而做假账。凯乐科技通过开展虚假业务并虚增利润营造企业经营状态良好的假象,骗取更多投资。另一方面,财务造假成本低。对会计造假的处理,我国主要依靠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目前最常用的处罚财务造假企业的手段是责任人罚款、通报批评、警告等。在此次凯乐科技财务造假事件中,证监会依据规定,对相关责任主体作出的处罚是:对凯乐科技公司处以一千万元罚款;对该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主管人员被处以五百万元罚款,并给予警告;同时,还被实行了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该公司其他直接责任专网通信业务的人员分别处以两百万元的罚款,并给予警告;另外,对该公司其他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以六十万元到一百五十万元不等的罚款,且均被给予警告。但是仅依靠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很难达到日常监督管理的作用,为了更加完善日常管理机制,不仅要追究刑事责任,还要实施民事赔偿措施,但是目前我国惩罚中存在民事惩罚缺位[1]。
2.外部原因
除行业自律外,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主要有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管两大类。国家层面的监管目前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证监会、银保监会、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等,社会层面的监管有一些具有民间性质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等。但是由于相关法律难以完善配置,各中介机构缺乏独立性,在实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钱权交易,这是导致企业财务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2]。
四、基于凯乐科技财务造假的对策
1. 提高财务造假成本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一种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解决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就是要提高财务造假的成本,提高惩罚力度。充分利用惩治财务造假行为的相关刑罚规定和民事惩处,依法从严追究造假人员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2. 加强企业诚信教育
企业财务造假分为管理者造假和员工造假。对于管理者造假,应强化企业责任人的责任,约束高管行为,要使单位主要责任人对其舞弊行为承担更多的惩处,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员工造假,由于财务舞弊的主体是企业会计人员,因此预防财务造假,就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要组织会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让其认识到上市公司财务会计造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危害,保证会计人员严格坚守职责道德[1]。
参考文献
[1] 王震亚.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22,No.340(23):38-40.
[2] 刘艳.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其预防[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No.112(01):145-146.
陈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以浪奇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7):114-116.
作者简介:铁赟赟(2000—),女,回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