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投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1 有利于企业发挥协同效应
“协同”意为“共同发挥作用”。“协同效应”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Hermann Haken最先提出,定义为一种物理化学的现象,即将两种或多种物质相加或调配在一起,那么产生的效果大于各种物质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20世纪60年代,安索夫(1987)将协同效应运用到企业管理上,他认为企业要多元化发展,就必须发挥协同作用,才能将优势资源整合,实现1+1>2的效果。当企业面临收益下滑、行业发展减速的情况下,采取金融投资经营战略,选择金融机构进行参控股,能够使产融资本的进一步结合,借助金融投资的获利反哺实业经营。业务单一的公司与拥有多种业务共同发展的公司相比,后者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收益。企业想规模化发展形成上市公司或者集团,就不能让资金限制自身,而金融投资可以将资金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通过协同效应,可以利用现有企业资源或优势进行金融投资,然后带来的收益,再反馈到实体产业的发展中,实现双赢。
但是在一个企业中存在多种业务,业务之间会为了资源相互竞争,企业为了扩大利益,很有可能将最多的资金注入到资源转化率最高的业务中,一旦该业务偏离主营业务,企业内部将存在巨大的“隐形”风险。
1.2 金融投资对主营业务产生挤出效应
企业金融投资行为将增大投资决策的投机性,使得资金从实体活动中流出,限制主营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大收入的不确定性,扩大了风险。这表明,在企业过度追求金融投资的情况下,实体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之间呈现出挤出效应。因此金融投资对企业制定经营决策和战略方向会有一定负面影响,增加发展的不稳定性,提升了企业过度投机的动机,增大经营发展的不稳定性。企业都是逐利的,上述案例中的德隆企业,最初从事金融投资是用于整合资源、调整资产结构,而之后被所带来的收益蒙蔽,放弃实业,盲目扩大企业,最终倒闭。当企业将过多的资金从事金融投资,势必会影响其他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抑制企业健康发展。实体企业通过金融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套利获得高额收益,短期来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长期来看会明显抑制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投资动力。当下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开始发展金融业务,并对此担忧,认为目前中央企业参与金融投资的行为过热,很多金融业务与其主业并没有关系,并且金融业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使得企业存在偏离主业的风险。
1.3 经营危机
当实业投资回报率低于金融资产回报率时,企业会受到金融资产高回报率的诱惑以及自身趋利性的影响,最终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对金融资产的获利,这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导致实业投资率的下滑。当金融收益带来可观的利润,企业的决策容易受其影响。当企业过度参与金融投资,容易导致策略失败、资金链断裂、加剧企业风险。
2 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成因
2.1 案例介绍
德隆起源于1986年。1992年,注册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2000年,德隆在上海注册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2004年,公司全资控股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合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德隆集团的“三驾马车”,当时总计参控股177个企业,总资产规模222亿元。然而在2004年4月14日,德隆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跌停,引起德隆集团危机的全面爆发。此后四个月里,股票连续多日跌停,市值蒸发156亿元,银行切断资金供应,德隆集团彻底崩溃。
德隆集团在瓦解之前,是当时中国“战略投资”“产融结合”“金融运作”的典范,集团的倒闭如此之快,很显然,其企业战略和经营模式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德隆集团资金来源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金融杠杆不断融资,如股票抵押、公司互保等方式。德隆集团运用大量资金从事金融投资,具体方式是利用资金大量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并控股,推动股价上涨,再将股票抵押或质押,获得贷款,继续购买股票和并购,往复循环。
2.2 常见风险
2.2.1 金融杠杆风险
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以某企业金融投资为例,德隆集团在金融投资上存在较高的金融杠杆。2004年5月,德隆集团已经将旗下湘火炬的所有股票进行抵押,以及通过关联公司担保,获取了20多亿元资金,相当于湘火炬净资产的2倍。由此可见,随着金融杠杆率不断上升,账面资本虚增,而实际资金并不充足时,一旦公司经营出现不利的情况,将导致内部资金空转问题越来越严重,金融资本脱离实体资本,逐渐“脱实向虚”,最终风险爆发使得企业发展受到抑制。
2.2.2 内部关联交易风险
正当的内部交易能够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谋求更高的利益,同时可以实现企业一体化,并发挥协同效应。但是德隆集团通过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通过关联交易占用资金、内部关联担保贷款、委托代理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的内部关联交易,由于德隆集团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监管机构不知全貌,集团也未能掌握总体情况,最终形成风险传递链,陷入不复之地。
2.2.3 流动性风险
对于资金雄厚的企业,可能存在过度金融投资的情况。投资时,盲目选择当前市场热门行业但是并非企业所熟悉的领域,以追求快速扩张获得利润,但也因此占用过多资金,陷入流动性风险,导致财务危机爆发,使得资金链断裂。德隆集团爆发的危机,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涉足产业非常广泛,有涉及水泥、农业、机床、食品业、电器、金融、投资、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行业,并且短贷长投,最终资金缺口越来越大,集团也不堪重负。企业通过金融投资选择未涉足过的行业,存在高回报,但是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一旦失败,资金流动性丧失,就将形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2.2.4 投资决策风险
某些集团企业金融投资行为涉及十几个行业,在决策方面,企业只知用金融手段做大公司规模,却不知道如何将企业做强,被收购企业之间行业跨度大,关联少,无法整合资源发挥主营业务功效,致使主营业务衰败,为了维持企业运转和保持高位股价不回落,只能继续贷款并购,扩大自身,最终资不抵债;投资决策是主观行为,无论客观原因如何变动,最终都是由人操作、决定的,而人并不是完美的,所做的决策会被各种因素干扰,因此风险一直潜在。
2.2.5 市场风险
市场变动是企业金融投资的不确定因素之一,企业在投资时除了自身的风险,还会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如利率变动、汇率因素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市场风险是最普通、最常见的风险,并且无法消除,只能减弱其带来的影响。
2.3 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在决定金融投资方案时,或者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种,一个是内部环境因素,另一个是外部环境因素。
2.3.1 内部环境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联系等,德隆集团受制于内部企业股权结构混乱、企业间联系不紧密,导致决策带有偏向性。不仅是德隆集团,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增速下行,不少企业在国内外竞争力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目标,不少企业逐渐寻求配置金融资产以获得高于主业的投资回报率。但是通过金融投资获得收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决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金融投资对于企业决策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决策人员需要从各个方面制定投资战略,并评估风险,才能尽可能达到收益最大化。但是因为决策的主观性,往往很难做到最客观的决策,导致决策结果不理想,产生风险敞口。另一方面,企业的趋利性,容易使企业过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资金和市场的持续性发展,使得资金应用水平低,暴露在风险之下。
2.3.2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特别是利率变动、市场波动以及汇率变动三种情况,对于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需要重视投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变动,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风险一旦暴露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不同行业的风险类型与特点都是不相同的,对于跨行业的集团来说,面临的风险更大。
3 企业金融投资常见风险的控制对策
3.1 合理配置金融资产
对于非金融企业,主营业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收入来源,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中持续经营和提高核心竞争力。金融投资作为多元化投资策略中的一种方式,能够在主营业务下滑的情况下,起到“蓄水池效应”,为企业创造盈利点,增加利润,但是金融投资的资金会占用主营业务投资所需的资金,一旦没有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就会出现“挤出效应”,使得内部资源倾向金融资产,使得企业陷入“主业不强,副业不精”的经营陷阱之中。 因此企业应当控制金融投资规模,降低投资短期化,通过金融投资反哺主营业务,将产业与金融有机结合,发挥协同效应,使企业健康高速发展。
3.2 设立流动性监测系统
资金始终是企业应对风险的基础,德隆集团短贷长投行为和过高的金融杠杆导致资金流动性缺失而失败,很多企业也是因为如此。对于这种现象,企业应当重视内部资金储备和资金周转情况,特别是对现金流的监控,防止随意投资而导致资金亏空,在面对风险时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在投资之前,企业应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对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同时运用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工具动态监测流动性风险,对于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及时建立资金应急预案,在过程中也不放松对资金流动情况的监控,以便随时调整资产配置,达到最优资金组合,提高整体收益。
3.3 控制企业金融杠杆率和关联交易频率
金融杠杆和关联交易本身并没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为企业腾出更多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但是过于依赖或滥用这两个工具,当限度超过企业本身能够承受的极限时,这两个工具将会是企业风险聚集的根源地,一旦企业出现任何问题,风险将大幅放大,危害整个企业。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当根据自身的能力设置最大杠杆率和关联交易的频率,并且该极限是动态的,随时根据企业情况进行变动,严格把握内部控制环节。
3.4 构建完善企业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
企业金融投资是高风险投资行为,在投资时需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此需要及时建立全方位的金融风险防控系统,促使金融投资行为规范健康。具体而言,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在投资之前对金融投资的品种、方式进行全面系统地专项评估,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企业资产规模,对投资规模、期限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投资过程中,继续对投资市场上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分析,根据信息的变动,合理做出措施解决危机。企业也应当建立信息库,及时将处理风险的措施进行记录,以便企业在之后的金融投资中借鉴经验,更好的处理将面临的风险。
3.5 建设专业投资团队
企业金融投资不能只关注于短期利益,中长期发展也需要重视,对于投资团队的专业能力是一个较大的考验,管理人员的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金融投资的质量。因此需要建设专业的投资团队,加强对投资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从基本方面上提升水平。其次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基础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应及时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投资团队硬实力。最后应当设立相应的考核力度,编制相应的激励体系,奖惩结合,能够使有能力者更好的发挥能力,也能及时淘汰责任心不强、能力不过关者,久而久之,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将大幅提升,越做越强。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公司面向资本市场的金融投资活动,成为公司战略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的探讨中,公司金融投资管理是实现战略性金融投资的有力支撑,也是降低金融投资风险的有效保障。在金融投资管理的科学构建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解决金融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新时期公司金融投资管理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夷菲.新时代企业金融投资常见风险及控制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2(3):102-104.
[2]井琪.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分析及其措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1(23):169-171.
[3]孟可欣.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及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11):94-96.
[4]吴崇迅.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贸流通企业金融投资活动的影响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10):52-54.
[5]刘利.新时期金融投资中的风险应对策略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1,32(1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