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在不改变建筑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升建筑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基于上述发展需求,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被大量应用,由此可见,对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提高材料检测水平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用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概述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最常用的墙体节能保温材料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酚醛泡沫板。该材料是在酚醛硬质保温板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热固性材料,主要包含酚醛树脂、助剂、改性材料等成分,相较于传统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其在不降低保温效果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防火性能。该材料的性能缺点在于:其属于酸性材料,遇到碱性物质容易软化、粉化,因此在使用前,应结合材料的耐碱性指标,对碱化后的软化系数、黏结强度进行重点检测。
第二种,复合发泡水泥板。该材料属于无机闭孔轻质保温板,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其应用优点在于防火性比较优秀、生产工艺简单、经济性较好,因此经常用于建筑外墙体保温施工中。因为该材料以水泥为原料,所以具有自重大的缺陷,为满足正常使用需求,材料厚度通常不会超过45mm,并且该材料粘结性能较差,因此,无法在面砖饰面中使用。
第三种,真空绝热板。该材料主要由表皮层和填充材料两部分构成。表皮层是一种具有极佳防火性能的高强度复合阻气膜;而填充材料则由二氧化硅、矿物棉等多种无机材料组成,然后利用抽真空技术将两部分进行合成,制作兼具防火和保温性能的真空绝热板。这种材料的缺点在于:切割尺寸实行预制,不能根据实际施工需求随意切割;材料保护要求较高,实际施工中容易因保护不当,出现吸湿、空鼓、漏气等问题,影响材料性能和应用效果[1]。
二、目前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检测的普遍性问题
(一)检测标准不统一
我国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应用尚处于发展初期,人们对于这类材料的认知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再加上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实际需求,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材料性能指标提出针对性的要求,从而导致不同地区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检测标准无法统一。以酚醛泡沫板为例,虽然国家根据平均性能需求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压缩稳定性、抗压强度等性能提出了统一的检测指标,但对于严寒、高海拔、沿海等具有特殊自然环境特征的地区,往往会对材料提出更特殊的性能需求,若按照国标检测并不恰当,因此只能提出自己的检测标准。
(二)检测方法不统一
受检测标准差异性、检测人员专业性、检测设备功能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检测普遍存在检测方法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导致同种材料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别的现象,严重影响材料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说服性。与此同时,也显著加大了建筑单位对材料质量的管控难度和选用难度,容易导致建筑工程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的发生。
(三)检测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检测人员是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检测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能力和各项工作的操作情况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很多材料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选用、培训、管理工作并不到位,导致很多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不符合新时期材料检测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于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检测要点掌握不全面、不深入,从而严重影响检测质量。例如:在没有控制待测材料平面度和含水率的情况下,检测材料导热系数;在未明确位移零点的情况下,进行材料压缩强度检测,同时没有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材料厚度、密度等参数等[2]。
三、提高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检测有效性的措施
(一)制定完善、统一的检测标准
针对材料检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检测标准进行完善:(1)国家相关部门在综合考虑材料性能特征、不同地区建筑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市场实施进一步规范,为常见的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提出更明确、更具体的应用范围,为后续材料检测标准的完善和统一奠定良好基础(2)结合系统化的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应用范围、不同材料的性能特征、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等内容,对原有材料检测方法、检测指标、操作规范进行细化,从而提升检测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3)允许各地区国家检测标准为基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符合自身材料检测需求的针对性材料检测补充标准,在确保材料检测标准统一性的基础上,提升检测标准的灵活性,使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得以推广和普及。
(二)采用科学、统一的检测方法
材料检测单位应深入分析常见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材质特点、性能特点和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将节能保温材料进行分类,找到每种类型材料的检测重点,并围绕重点制定出科学、统一的检测方法。例如:(1)针对墙体节能保温材料中的胶粘剂与抹面胶材料,“浸水拉伸粘接力”是其检测的重点,因为,为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检测人员应采用如下方法检测:①在水泥砂浆底板上涂抹面积为40mm×40mm,厚度为3mm(允许偏差1mm)的胶粘剂②标准时间养护后,利用“十字搭接法”粘接水泥砂浆底板③完全干燥后,将构件浸泡在水中48h。到达时间后将构件取出静置,2h后检测构件强度(2)针对胶粉聚苯颗粒材料,“保温性”和“干密度”是检测的重点,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重视以下要点:①明确规定试件的尺寸规格,通常设定为边长为100mm的正方体②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试件制作,严格把控聚苯颗粒、水、胶粉的配合比③材料搅拌应均匀。
(三)提升检测人员专业性
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性是提高材料检测精确度和科学性的重要措施。检测单位应从“选人”、“培训”、“管理”三个层面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性。从“选人”层面出发,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管理制度,检测人员必须通过从业资格考试以及单位自主考核后,方可任职;从“培训”层面出发,检测单位应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专业培训、技能比拼等职工培训工作,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在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促进新技术的创新和学习,全面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性;从“管理”层面出发,检测单位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多种管理手段的综合应用,激发检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材料检测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方法不统一、检测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材料检测单位能够通过有效的优化改革措施,完善检测标准、优化检测方法、提升人员专业性,从而切实提升我国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检测的水平,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容娟.试论建筑墙体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检测的问题及其措施[J].低碳世界,2019,9(07):38-39.
[2]莫宇冰.探析建筑墙体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检测的问题及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9):82.
[3]杨畅.建筑墙体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检测研究[J].居舍,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