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在此基础上,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顺畅地开展。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为的是更好地进行教学。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运用,但是还没有达到很好的融合。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充分发挥两者深度融合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思想存在片面性,不愿接受新技术
从古至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忽视的,前有空前高度的孔子,现有无数杰出老师的引领,这些都表明了老师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些老师过分重视自己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肯接纳新技术。由于教育理念的单一化,导致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难以相结合的状况。
(二)教师应用技术的能力低下
新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对数学的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学设计与执行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重视教学效果。大部分老师都理解和认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老师个体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性,使得老师的教学效果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三)太过依赖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作用,信息技术课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盲目地追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高度融合,一些老师对“高度”这个词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一切课程都要采用多媒体”,这就导致了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进而导致了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而老师却不知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并不能取代数学教学本身。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对学生来说,这种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很难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进行数形结合,使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化,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它更符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可以体会到成就感,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有效提升师生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数学与信息技术皆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数学素养与信息素养是当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学习数学时,要持续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师生在信息化时代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思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小学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能够完全地接纳,而不能单纯地依赖于专业人士的理论宣传、培训和教育主管的指导。让教师反复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的好处,从心里接受,实现理念上的真正革新,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先进信息知识的吸收,例如,通过聆听运用信息技术较好的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教学,以实现思想上的革新。思想上的革新使老师有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自身教学活动的需求与欲望,而这时,教师的教育水准将会直接地决定其运用成效。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各学校及其他教育界应加强对老师教育技术的训练。此外,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对数学资源的获取和建设进行培训,使老师能够很容易地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交流。
(二)运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进行优化
要想让学生掌握好自己的数学学习,首先要让他们体会到这些知识的生成过程。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需要具体的工具和手段来展开的,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们的原有经验,通过搭建好脚手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问题的抽象化提炼、数学模型的建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学科与语文、英语等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学科不同,它具有独特的基础性、逻辑性、抽象性和思维性。不少一线的数学教师也注意到,有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英语语文相比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能有效地在教室里掌握新的知识,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方法讲究的是直观和具象化,如果老师跳过基础公式和定理的形成过程讲解,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会导致抽象的公式和定理不能与学生的直观思维方式挂钩,最后,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下降。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善于运用技术来优化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示抽象问题,以可视化的风格表现思维过程。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探究学习过程
作为一种辅助小学数学课程的工具,信息技术不仅包括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库,不仅能保证课堂的顺利开展,而且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检索,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所述的高效教学是指“教”与“学”的统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新时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既要成为一名好的教学者,也要成为一名好的引导者,指导学生建立起自主的学习意识,做学习的主人,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空间。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进行实践与探讨是很有意义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方面,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全面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国明.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 基础教育论坛,(25):2.
[3]武艳茹.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J].考试周刊, 2017
[4]陈素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J].文理导航(下旬),2021
[5]张玉涛.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J].天津教育,2021(14).
[6]谢群,王保玲.网络口语测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年(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