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银行目前为了方便客户足不出户的办理各种存取款业务,正在开始设置线上工作平台,创办独特的银行APP,旨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这在提高人们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时,也增加了不小的风险。特别是法律风险的相关问题,有较高的处理难度,需要银行管理者引起重视。
1.手机银行存在的法律风险类型及诱因
1.1未经授权的线上交易风险
手机银行的交易过程具有便利性的特点,用户只需要输入账号、密码在电子设备上登录银行的APP,就可以进行转账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准确的识别操作系统的用户身份,就是目前银行创建网络工作平台时要关注的重点及难点问题。然而,很多手机银行现阶段的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直接启用APP,会出现用户账号被不法分子登录的情况。此时,容易因为电子签名信息泄露,导致银行卡内的资金被盗刷。这就会造成法律风险,引发法律纠纷。现有的民事管理法律中,会认为银行不存在过错,不需要承担责任。但银监会在管理规定中明确表示:由于银行系统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而造成客户损失的情况,需要由银行承担主要责任。而且,在涉及到争议问题时,法律通常会侧重于保护弱势群体,这就给银行的经营过程增加了不小的经济风险,需要银行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1.2不当指令触发的法律风险
用户使用手机银行办理线上业务时,可能会因为系统出现故障导致触发不正确的指令,进而造成用户钱款丢失的情况。同时,在用户没有设置延迟指令的前提下,因为系统故障导致钱款没有按时到账,给用户造成损失的问题,都属于银行方面的失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用户在手机银行的操作权限不足,在由于个人因素导致转账对象错误、转账金额错误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撤销操作,需要向银行申请。但如果资金已经到账,银行将无权直接划走其他用户账号中的资金,只能进行协商处理。
1.3缺少风险预警引发的问题
手机银行常见的一个诈骗手法是:犯罪分子采取承诺贷款、合伙做生意等诱惑,利用用户对手机银行业务不熟悉的漏洞,欺骗用户在开立银行卡的同时开立使用犯罪分子手机号的手机银行,在用户银行卡存入资金后,即时通过手机银行转走银行卡资金,形成用户和银行民事纠纷。出现纠纷后,用户常以银行没有充分向其介绍手机银行业务,特别是揭示手机银行的风险,要求银行承担其资金损失的赔偿责任。银行则以手机银行是用户自己开的,密码也是其自愿给犯罪分子的为由,主张资金损失应由用户自行承担。对此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用户应对其自行开通的手机银行及密码保管不善自行承担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资金的损失,用户存在重大过错,但银行作为手机银行的服务提供者,应提供风险预警管理服务,提示用户某些操作存在风险,为用户提供双重认证的保障。如果银行在用户没充分了解手机银行功能特点情况下,给用户开通手机银行,由此产生的资金损失,银行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
2.科学应对手机银行法律风险的策略
2.1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由于手机银行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完成线上业务办理操作,可能会因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特征,诱发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因此,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明确自身在手机银行管理任务中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关键要安排管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操作技巧,让工作人员从构建风险预警模型、自动化风险识别系统和拦截程序的角度出发,实时记录手机银行中用户的交易行为,运用大数据技术识别用户经常登录手机银行的设备、地理位置,发现可疑操作先进行自动拦截,对用户身份进行核实后再开放相应的权限。常见核实方法就是输入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接收短信验证码以及对用户采取人脸识别操作。另外,银行应收集真实的案例,建立风险数据库,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内容体系提供数据支持。
2.2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在决定推行手机银行时,应围绕着手机银行的业务办理流程,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关键要在用户办理存款和取款业务时,给出线上办理合同,注意在合同中明确标注银行、用户双方在手机银行运行时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在产生法律风险时,可以根据合同中标注的内容来明确责任的归属问题,这是防范风险的最佳对策。但很多银行管理人员缺少合同管理知识,这要求银行在组建管理团队时,为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渠道,定期安排人才进修学习,提高人才的工作素质及能力,最终目标是合理规避风险。
2.3采用全流程管理法
基于手机银行法律风险类型有很多,用户使用银行APP时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有很多,大多风险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银行在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时,应采用全流程管理法,开展全面化、动态化、细节化的管理。一方面,要进行信息披露管理,公开常见风险,帮助用户掌握防控风险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持续关注不法分子在网络渠道中新流行的犯罪手段,不断优化手机银行的系统安全管理程序。新时期,很多银行还会鼓励用户参与评价银行的管理行为,找到目前的工作优缺点,关键要结合用户需求,确定后续的工作方向。
结语:结合手机银行存在的法律风险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未经授权的线上交易风险、不当指令造成经济损失后引发的法律纠纷、缺少风险预警机制造成的法律风险等。这要求银行充分端正创办手机银行的态度,主动建设风险预警模型,收集常见风险问题,找到工作环节中的管理侧重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防控风险。同时,要专门设置线上合同管理机制,开展动态化的管理工作,注意着重普及法律知识,科学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张杰.手机银行风险分析及规避措施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52-53.
[2]徐大富.浅析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J].人大建设,2018,(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