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稳步运行状态,可以为领导人员的项目决策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影响着事业单位能否立足于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当中。
1.开展档案归档整理工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材料进行归档。在展开这项工作时,需要先了解该工作的内容、特点,以及整理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1工作目的
事业单位档案归档文件整理工作中,在收到文件资料后,以日期或类型等对现有的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一系列的文件资料。文件资料在收集到档案室后,就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文件资料进行整理、立卷归案、编号上架形成档案等一系列工作。要想做好档案的归档工作,就要先整理好文件,文件是档案的物质载体。档案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档案文件管理工作的开展。科学的方法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散乱的文件有条理、有秩序,将文件中的重要部分突显出来,为档案价值鉴定提供依据。
1.2注意事项
在安排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资料归档整理工作时,应当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应当结合国家管理规定,统一档案归档的格式,为后续的档案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事业单位需要规范工作流程,合理为员工分配工作任务。在整个归档环节中,对于档案的整理工作,要尽量做到不拆卷整理。对各个部门整理归档的文件,要充分研究原来的卷宗,尽可能地遵循充分利用的原则,力求保持整理过程中档案的原状。若文档有明显的错误,可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修改、纠正。
最后,工作人员需要确定档案的保密等级,做好对不同保密级别档案的分类,做好对资料的安全性管理。此外,在档案归档工作中,要注意资料的实效性问题,对于已经失效的档案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这些都是影响归档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需要事业单位及时在内部组建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以有序完成这些工作。
2.有效优化档案归档材料整理工作流程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都会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种形式对档案进行存储,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在具体进行归档工作时,也有不同的操作流程。
2.1纸质档案归档
档案的整理是通过具体的、有序化的工作,将归档的文件整理成相应的档案进行保管,以方便查阅。例如,请示文件应有批复,重要文件的拟稿、征求意见稿、讨论稿、定稿要齐全。
2.1.1编号
档案编目是对案卷的级别进行整理,在对案卷中的文件整理结束后,再对卷宗封面项目进行标注。编目工作包括归档文件目录的制作,含有文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号、日期、页数和备注;还包括档号的编制,含有全宗号、类目名称、卷合号或案卷号、保管期限等。通过对纸质档案进行编号,可以在后续通过查找相对应的编号来找到文件。而且根据编号进行文件的排列,有顺序的将文件摆放在档案室当中,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让档案室更加整齐有序。
2.1.2分类
在档案实体分类当中,第一层级主要是国家档案的宏观分类,常常按照档案的历史时期属性、地区属性、专业部门属性、形成机关的级别属性以及档案制成材料属性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是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设置依据和国家档案在档案馆中合理分布的依据。第二层的分类是档案室内区分全宗;第三层分类就是全宗内档案分类,主要是将全宗内的文件资料依据来源、时间、主题内容、档案的形式标准等等,将全宗内的档案文件资料进行系统化,最终建立起案卷。上述这些工作都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事业单位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以及人才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以确保档案归档材料的整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2电子档案归档
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普遍使用,事业单位应当顺利时代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以此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其具体方法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构建网络平台
通过计算机,事业单位可以下载和使用有关的文件整理及档案归档的文件,然后对文件整理及档案归档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这需要先投入资金,在内部引进计算机工作设备,让技术人员构建一个档案库,并为每位员工设定登录资料库的帐号和密码,设定员工对档案信息查询、修改等方面的权限。
2.2.2信息传输技术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来自不同时间、部门和来源的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化管理,并且将事业单位中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分类、传递、保存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传统工作形势相比,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实现实时共享,提高了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为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3信息存储技术
通过信息化档案管理,扩宽档案实际储存的空间,有效地节约资源。比如,某事业单位通过使用信息化档案管理,节省了档案储存的空间,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节省出的空间进行改造,改造成活动交流的地方,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而且活跃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气氛。在具体进行电子资料归档工作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做好对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结论:在进行材料整理工作时,首先应当明确资料产生的时间、类型,方便对材料进行编号,然后进行归档分类工作。其次,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还应当构建网络工作平台,实现对档案的信息化处理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的优化研究环节中,应当重点关注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并应当及时做好对档案的备份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普.文书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要点分析[J].卷宗,2019,(24):9.
[2]钱明,史敬阳.事业单位档案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