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为了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到初中生物学习中,并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生物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能够不断提高,促进生物课堂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涉及的一些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性,所以有些学生会对生物学习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使生物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较为落后,他们在实际教学中依旧以知识讲解为主,严重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生物成绩有所提高,会要求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生物知识,这样不仅无法使学生发现与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提高采取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导致初中生物课堂氛围相对枯燥,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生物知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就会不断下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所以说,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并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 初中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2.1 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这句话也适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的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导入设计。当下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师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通过图片、视频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知识。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物知识还很薄弱,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是很难理解课本上的抽象生物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工具。教师备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准备课件,搜集制作与生物课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随后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教学。这种课堂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播放一段植物生长的短视频供学生观赏。进而通过多媒体有声图文教学,可以吸引学生关注生物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良好的教育活动是无法脱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成功的教学也是无法离开绝对信任的师生关系及真诚的鼓励、理解”。实践表明,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实际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教师就需要充分赏识、赞扬学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在课堂上,初中生物教师要特别注重表扬学生的优点、长处,很多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微笑都会让学生产生被认可的喜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赞扬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如学生在回答一些不确定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其赞赏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有见地!”“你做得很好!”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肢体动作,如点头示意、竖起大拇指、拍学生的肩膀等,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并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鼓励,这样既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互动,还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另外,在班级中,一些优等生很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而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后进生身上,要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可以成为优等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赞赏、鼓励,让学生可以相信自己,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使他们对生物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2.3 注重将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当代教师不但要重视生物课堂教学,还要研究课外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将生物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感受生物领域的神奇奥秘,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因此,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例如喂养小金鱼、在校园花坛中分类种植菊花和海棠、参观温室大棚、到牛奶生产基地观看奶牛,这些都是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容易开展的课外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将课堂知识更好地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初中生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以直接的方式引导初中生去体会大自然中的奇妙,在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再通过一定的生物课堂活动与初中生共同探讨生物知识。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叶绿体和液泡”这一知识时,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关于“叶绿体和液泡”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植物的叶子是红色的?有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甚至还有黄色的?花朵的颜色为什么也五颜六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并能够记录下不同植物的颜色,然后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起探究”,这样引导初中生带着问题,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不同生物的颜色,提高初中生的观察力,也能使初中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采集不同植物的叶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具体的学习,通过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一定的生物实验,来探究“植物叶子的颜色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此外,在学习本节知识点后还可以引导初中生制作植物标本,增加初中生在生物学习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和乐趣,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生物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其中真正有所收获,进而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说,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以及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这样既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又能够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使初中生物教学以及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红.探析初中生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才智,2020(01):120.
[2]叶正玉.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有效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70.
[3]商文冕,商圆圆.谈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创新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