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这一战略中,农业作为乡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地位举足轻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计和经济收入,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农村振兴战略中,要重视农业的地位,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增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1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
第一,经济支柱。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计和收入。发展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第二,粮食安全。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领域,农业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三,生态环境。农业与乡村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人口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繁忙的种植、收割等季节性劳动,造成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对于传统农业劳动生产方式带来较大挑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加剧了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也给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
2.2农业结构问题
农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单一的情况。在传统农业种植业方面,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等,农民收入依赖于市场价格波动,利润空间较小。在传统农业养殖业方面,主要以农户个体养殖为主,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障。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农民收入增长受限,也制约了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速度和广度。
2.3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
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农民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行农业生产;同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支持。这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无法保障,产值提升受限。受制于资金和技术的瓶颈,农民无法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生产竞争力。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影响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了农业发展的全面升级和转型。
3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发展策略
3.1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农业领域仍然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这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通过资金投入,可以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等,提供科技支撑,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增效。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资金投入可以用于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温室大棚、建设农产品仓储和加工设施等,提升农业生产的条件和环境,提高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产品供应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通过资金的投入,可以支持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打造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2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畜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减少过剩产能,扩大优势产能,提高农产品供给结构合理性,增加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向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转变。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意味着加快传统农业向绿色、有机、智能农业的转型。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环境风险,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抗风险能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推进智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力度,助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促进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升品牌形象,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3.3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起着关键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化、技术先进和市场拓展等优势,能够带动农业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效、高质、高附加值方向迈进。另一方面,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园建设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组建合作社和发展农业产业园,农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这种形式也有利于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品牌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对于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也至关重要。通过产业链整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业链的协同作用和整体竞争力。由于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挑战。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举足轻重,农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要求增强,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重视农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发展策略应当包括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重点方面。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雪静.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策略[J].河南农业,2022,(35):10-12.
[2]罗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4):256-258.
[3]焦桂云.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途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0,(24):31-32.
[4]杨国华.综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7):33-34.
[5]徐洋.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