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尺度模拟与寿命预测
李建军1 吴建军2 黄惠文3
1.山东省曹县王集镇李庄行政村李庄67号 山东菏泽 274400;2.湖南省澧县涔南乡上河村1组150105号 湖南常德 415500;3.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中围街60号 广东广州 511466

复制成功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尺度模拟与寿命预测,深入分析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为保障大桥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微观、细观、宏观相结合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其中微观尺度分析钢材内部微观组织对裂纹萌生的影响,细观力学模型考虑材料微观结构不均匀性对裂纹扩展的作用,宏观尺度模拟结合实际运营环境多种载荷因素。基于多尺度模拟数据,结合损伤累积理论建立寿命预测模型。研究成果表明,多尺度模拟能有效揭示裂纹扩展规律,提高寿命预测精度。本研究对保障跨海大桥安全运营、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桥梁工程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多尺度模拟寿命预测
DOI: 10.12428/zgjz2025.06.080
基金资助:

0 引言

跨海大桥的重要性:跨海大桥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承担着连接隔离区域的责任,并促进经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其建设缩短了运输距离,优化了交通网络,提升了物流与资源效率。此外,跨海大桥也带动了旅游、制造和服务业的发展。然而,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复杂性增加,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凸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钢箱梁疲劳裂纹问题:钢箱梁因其轻质高强和施工便捷,广泛用于跨海大桥的承重结构。但在长期服役中,受到风、波浪、车辆等多种荷载,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诱发疲劳裂纹。这不仅削弱了结构的承载能力,还可能引发断裂事故,危及大桥安全。特别在海洋环境中,腐蚀和温度变化加剧了疲劳损伤。因此,深入研究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与寿命预测,对保障大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本研究集中于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尺度模拟与寿命预测,通过构建多尺度模型揭示裂纹扩展规律,建立高精度寿命预测方法。这为大桥的设计、施工与运维提供科学依据,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研究成果还将丰富桥梁工程理论,推动抗疲劳技术的发展,为未来跨海大桥及大型钢结构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1 文献综述

1.1 疲劳裂纹扩展理论

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断裂力学理论,其中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和弹塑性断裂力学(EPFM)是两种经典的理论框架。线弹性断裂力学基于线性弹性假设,通过应力强度因子(K)来描述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分布,适用于高强度材料或裂纹尖端塑性区较小的情况[5]。然而,当裂纹尖端出现显著塑性变形时,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应用受到限制。弹塑性断裂力学则通过J积分或CT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等参数考虑塑性效应,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裂纹扩展行为,但其计算复杂性较高,且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获得解析解[5]。因此,这两种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其适用范围与局限性,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1.2 多尺度模拟方法

近年来,多尺度模拟方法在疲劳裂纹扩展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微观尺度模拟通常基于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关注材料内部晶粒、位错等微观结构对裂纹萌生的影响,例如位错偶极子模型被用于描述短裂纹的成核与扩展过程[1]。细观尺度模拟则结合了微观与宏观特性,通过考虑材料微观结构的不均匀性,建立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如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细观力学模型[8]。宏观尺度模拟主要采用有限元法,考虑外部载荷和环境因素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适用于分析大型工程结构如跨海大桥钢箱梁的疲劳行为[1]。尽管这些方法在各自尺度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如何实现多尺度之间的有效关联仍是一个挑战,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也需进一步探讨。

1.3 现有研究不足

尽管已有研究在疲劳裂纹扩展多尺度模拟与寿命预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多尺度模拟中微观、细观与宏观尺度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数据传递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导致模拟结果的连贯性与准确性受到限制[3]。其次,现有寿命预测模型的精度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复杂载荷和环境条件下,材料参数不确定性、载荷波动等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显著[3]。此外,针对跨海大桥钢箱梁这一特定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的多尺度模拟与寿命预测方法。这些不足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切入点,旨在通过改进多尺度模拟方法与寿命预测模型,提升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性能评估的可靠性。

2 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尺度模拟

2.1 微观尺度分析

钢材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对疲劳裂纹的萌生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晶粒和位错是关键因素。晶粒作为钢材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大小、形状及取向分布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细晶粒结构能够有效延缓疲劳裂纹的萌生,因为细小且均匀的晶粒可以分散应力集中,减少局部塑性变形的发生[1]。位错则是晶体内部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运动与交互作用在疲劳载荷作用下会导致微塑性区的形成,从而为裂纹萌生提供条件。基于能量耗散理论,位错偶极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微观短裂纹的成核与扩展过程。该模型通过考虑位错密度与分布的变化,揭示了疲劳裂纹在微观尺度下的萌生机理,并为进一步的细观与宏观分析奠定了基础[1]

2.2 细观力学模型

在细观尺度下,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受到材料微观结构不均匀性的显著影响。为了准确描述这一过程,细观力学方法被引入以建立相应的扩展模型。细观力学模型的核心在于将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如晶粒边界、夹杂物等)纳入裂纹扩展的分析框架中。例如,结合微观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捕捉裂纹在细观尺度下的扩展路径及其与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1]。此外,约束应力区的概念也被用于构建三维表面半椭圆跨尺度裂纹模型,以更精确地描述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化[8]。这些模型不仅能够反映材料微观结构对裂纹扩展的制约作用,还为后续宏观尺度的模拟提供了必要的边界条件与数据支持。

2.3 宏观尺度模拟

跨海大桥钢箱梁在实际运营环境中承受多种复杂载荷,包括风、浪、车辆等动态作用,这些载荷对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宏观尺度下,有限元法被广泛应用于模拟钢箱梁的整体受力情况。通过对主缆、吊索、主塔等关键部件进行离散化处理,并结合多尺度耦合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评估钢箱梁在复杂载荷下的应力分布与裂纹扩展趋势[7]。例如,在西堠门大桥的研究中,采用shell 63单元对钢箱梁局部模型进行精细化建模,同时利用link 10单元和beam4单元分别模拟主缆和主塔,最终形成了包含焊接细节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这种多尺度模拟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还确保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为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 多尺度关联与数据传递

实现微观、细观、宏观尺度之间的有效关联是多尺度模拟的核心挑战之一。为了确保模拟的连贯性与准确性,必须建立合理的数据传递机制。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应力强度因子作为跨尺度控制参量,将微观与细观尺度的模拟结果传递至宏观尺度。例如,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研究中,基于约束应力区的三维表面半椭圆跨尺度裂纹模型成功地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裂纹扩展行为模拟[8]。此外,结合既有疲劳试验数据,可以进一步验证多尺度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宏观唯像学方法无法描述多尺度演化过程的问题,还为跨海大桥钢箱梁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更为精确的理论支持[1]

3 基于多尺度模拟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分析

3.1 不同尺度下裂纹扩展速率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不同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变化规律与材料微观结构、载荷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在微观尺度下,裂纹扩展主要受位错运动、晶界滑移等机制控制,其扩展速率通常较低且对局部应力集中极为敏感[1]。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加,细观尺度下的扩展行为逐渐显现,此时裂纹扩展速率受到材料内部缺陷分布、晶粒取向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8]。而在宏观尺度下,裂纹扩展速率主要由外部载荷条件决定,如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及其变化范围,同时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形成与演化也成为关键影响因素之一[1]。各尺度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表明,微观尺度的局部损伤累积会加速细观尺度裂纹的扩展,而细观尺度的裂纹聚合进一步影响宏观尺度的裂纹扩展行为,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相互关联的扩展过程。

3.2 裂纹扩展路径

疲劳裂纹的扩展路径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受到材料微观结构和外部载荷分布的共同作用。在微观尺度下,裂纹扩展通常沿着晶界或位错密集区域进行,呈现出曲折或不规则的路径,这主要是由于晶粒间的力学性能差异导致的应力集中效应[4]。在细观尺度下,裂纹扩展路径逐渐趋于平滑,但仍可能因材料内部夹杂物或第二相粒子的存在而发生偏转,尤其是在复合型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扩展方向的变化更为显著[8]。而在宏观尺度下,裂纹扩展路径主要受控于远场载荷分布和结构几何特性,通常表现为较为稳定的直线扩展,但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分叉或多裂纹扩展的现象[2]。此外,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对裂纹扩展路径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焊接接头等局部区域,残余应力可能改变裂纹尖端的应力状态,进而引导裂纹扩展方向的变化[4]

3.3 多尺度模拟结果验证

为验证多尺度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研究将模拟数据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微观和细观尺度下,模拟预测的裂纹扩展速率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尤其是在考虑材料微观结构不均匀性的情况下,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再现裂纹扩展的非线性行为[1][8]。然而,在宏观尺度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偏差,这主要归因于实际载荷条件的复杂性以及模型简化过程中引入的误差[2]。例如,变幅载荷下的裂纹扩展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迟滞和加速效应,而现有模型在描述这种交互作用时仍存在局限性[12]。此外,实验数据的离散性也反映了材料微观效应和测试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通过进一步优化多尺度模型的数据传递机制,并引入更高精度的实验验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为跨海大桥钢箱梁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支持[2][12]

4 跨海大桥钢箱梁寿命预测

4.1 寿命预测模型建立

依据多尺度模拟得到的疲劳裂纹扩展数据,结合损伤累积理论(如Palmgren -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等方法,建立钢箱梁寿命预测模型,阐述模型建立的依据与过程。[7][9]

在跨海大桥钢箱梁的寿命预测中,疲劳裂纹扩展数据与损伤累积理论的结合是关键步骤。通过多尺度模拟获得的裂纹扩展行为数据,能够反映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层次上裂纹演化的特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Palmgren -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该理论假定疲劳损伤是线性累积的过程,当累积损伤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结构发生疲劳破坏[9]。具体而言,首先根据多尺度模拟得到的应力响应和裂纹扩展速率,计算各级应力幅下的疲劳寿命,并结合Miner理论公式进行累积损伤评估。此外,参考相关文献中的疲劳细节分类及容许应力幅值,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以确保其适用性[7]。这一建模过程不仅依赖于理论支持,还充分考虑了实际工程背景,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4.2 影响寿命预测精度的因素

分析影响钢箱梁寿命预测精度的因素,如材料参数不确定性、载荷波动、环境因素等,探讨各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3]

钢箱梁寿命预测的精度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材料参数不确定性、载荷波动以及环境因素尤为显著。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钢材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异性以及制造工艺的差异,这些因素会导致疲劳强度和裂纹扩展速率的离散性,进而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3]。此外,载荷波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在跨海大桥的实际运营环境中,车辆荷载、风荷载和波浪荷载的动态变化会引入额外的随机性,使得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更加复杂。环境因素如腐蚀和温度变化同样对寿命预测精度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腐蚀会加速裂纹扩展并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而温度变化则可能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增加预测的难度[3]。因此,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是提高寿命预测精度的必要前提。

4.3 提高预测准确性的策略

提出提高钢箱梁寿命预测准确性的策略,如优化材料参数测试方法、改进载荷监测技术、考虑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等。[3]

为提高钢箱梁寿命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提出以下策略:首先,优化材料参数测试方法,通过引入先进的微观结构表征技术和统计分析手段,减少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例如,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钢材晶粒尺寸和位错分布,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更为精确的材料性能数据库[3]。其次,改进载荷监测技术,采用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桥梁运营期间的动态载荷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载荷波动进行预测和校正,从而降低载荷随机性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最后,考虑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将腐蚀、温度变化等因素纳入寿命预测框架中。例如,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量化腐蚀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并将其嵌入寿命预测模型中,以提升预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望显著提高钢箱梁寿命预测的可靠性,为跨海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采用多尺度模拟方法,分析了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并建立寿命预测模型。多尺度模拟关联了微观、细观和宏观尺度的裂纹扩展,揭示其规律。微观上,基于能量耗散理论和位错偶极子模型,模拟裂纹成核与初期扩展;细观上,考虑材料微观结构不均匀性,描述裂纹扩展路径与速率变化;宏观上,结合有限元方法模拟复杂载荷条件,分析钢箱梁整体疲劳行为。与实验数据对比,多尺度模拟结果准确,为寿命预测提供基础。基于模拟数据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考虑损伤累积效应及多种影响因素,提高预测精度,为跨海大桥安全运营提供理论支持。

5.2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在跨海大桥钢箱梁疲劳裂纹扩展多尺度模拟与寿命预测方面取得成果,但仍需探索。未来研究可考虑复杂环境因素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如腐蚀、温度变化及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载荷波动等。需开发更精细的多尺度模型捕捉其耦合作用机制。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新型高强度钢材或复合材料在钢箱梁中的应用潜力巨大,针对这些材料的疲劳特性尤其是多尺度行为的研究亟需开展。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为疲劳裂纹扩展研究提供新契机,通过传感器网络和大数据分析,实现钢箱梁疲劳行为的实时监测与动态评估,提升寿命预测准确性与可靠性。未来研究应构建更完善的跨海大桥全寿命周期抗疲劳技术体系,推动桥梁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闯;郑秋松;袁晓鹏;张宁;张清华.钢桥复杂构造疲劳裂纹跨尺度扩展与寿命预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4(3):578-585.

[2]袁周致远;吉伯海;杜彦良;徐赵东.变幅荷载下钢桥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及长度预测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23,56(10):43-51.

[3]张清华;劳武略;崔闯;卜一之;夏嵩.钢结构桥梁疲劳2020年度研究进展[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21,43(S01):79-90.

[4]汪珍;王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7):1873-1882.

[5]叶宝林.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扩展模拟与寿命评估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3,(3):100-102.

[6]周冬.我国近海跨海大桥钢结构防腐与涂装研究[J].科技通报,2022,38(5):93-97.

[7]马如进;徐世桥;王达磊;陈艾荣.基于大数据的大跨悬索桥钢箱梁疲劳寿命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6):66-73.

[8]李明;刘扬;唐雪松.疲劳裂纹的跨尺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51(3):524-531.

[9]周艳香.连续钢箱梁桥正交异性板疲劳寿命预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4,14(13):91-94.

[10]王晓峰.基于钢箱梁桥动力响应的非接触式监测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3,(4):14-21.

[11]陈杰;耍荆荆.某正交异性板钢箱梁斜拉桥UHPC组合桥面改造方案研究[J].世界桥梁,2020,48(3):80-85.

[12]吉林;孔祥明;蒋波;袁周致远.泰州大桥钢箱梁疲劳损伤评估及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8):1-5.

[13]王莹;李兆霞;赵丽华.大跨钢桥钢箱梁损伤时变模型及疲劳可靠性评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5):1017-1023.

[14]黄庆祥.连续钢箱梁高架桥优化设计及顶推受力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23(3):18-22.

[15]杨威.钢桥面板横隔板面内变形疲劳试验模型优化与裂纹扩展特性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21,47(2):36-39.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1—),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大专,研究方向为公路与桥梁。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